棋是什么五行?
其实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的思想,是用于解释自然界的变化的规律的。比如《易》里说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行”就是运动变化的含义;再比如中医里的“四时阴阳者生杀之本也,其变化不可测度”等等。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只能知道古人用阴阳五行来解释自然的规律,而至于怎么去理解,并没有明文的规定和详细的解说。 所以后世的人对于阴阳五行的理解和运用都是按照自己的认知去进行阐释的。这造成了同一事物在不同人手里有不同的五行归属的情况。所以如果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的话,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作者自身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以及他如何运用的阴阳五行的理论进行分析、推演、验证等过程,而不是空泛地去论断或者争论某一种结论是对还是错。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既然问题问的是“棋是什么五行”,那么问题的答案当然是要结合对五行的定义以及对围棋的理解来进行回答了。
我们先来看一看历代的关于五行的定义。 最早的关于五行的定义见于《尚书·洪范》篇。原文如下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在《尚书·洪范》中有详细地解释了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之义,是以水导引至木,使木生长;木生火,火引导至金,使金冶炼;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之义则是:水淹灭火,火灼烧金,金削去木,木克土,土再埋没水……” 从这段阐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五行其实是用来解释天地万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另一方面则是指这些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古代关于围棋的记载(这里只罗列了代表性的几段) 1.梁武帝萧衍著《围棋赋》中云:“惟神武之妙心,理幽玄而无象;穷弈艺于至妙,入玄门而不望。故形有凝滞,其道乃固;意无流转,其势必懈。观其行子,有似罗捕;视其所投,又类投阱焉尔。”“于是分黑白之势,辨青赤之形。开四道以交驰,飞五兵而竞逐。势若山岳崩颓,志比风云变幻。”此处以山岳与风云比拟围棋之势,说明围棋是一种动变的游戏。
2.南朝梁沈约在《围棋赋序》中说:“围棋既妙,而莫善其辞矣!虽《楚词》之咏涉情,雅歌之兴非此。然余以为未也。。。昔之赋者也,或称扬乎世教,或述作乎风流,或颂美乎皇代,或言志乎已忧。今将不取斯目,但以拟议为工而已。”沈约认为当时还没有好的文章来形容围棋的精妙之处,所以他写了这篇赋,并且表示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前的赋,只是用来形容围棋而已。
3.南朝刘宋史学家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略·艺传》载司马懿语说:“卒来勿惊,诸君各就座位。”意思是说当魏国使者来到,我一定要和他下一盘棋,让客人等我一会儿。这是司马懿以“卒”喻“竹”、借指棋子,说明围棋的用具是“竹”制的棋子。《晋书·陶侃传》也有类似的记载:“王敦初作乱,访之大将刁协,对曰:‘侃若至,必免大难’及敦以子应召,侃往,既见,便求散骑常侍,司徒掾陆凯笑曰:‘卿谓居承明则思布衣之士邪?’”
4.东晋谢安曾问孙绰:“伊川之言信然邪?”孙绰答道:“故是童孺之道耳。”谢安接着问道:“何不为之王公谈叙?”孙绰再次回答说:“此亦未可以示之人远。”意思是下棋不过是儿童玩的把戏罢了,不能拿给权贵们看。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的围棋已经不再是贵族们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并且成为人们闲暇时的一种娱乐的方式。
5.隋代杜公瞻在《文房九录-集古今题画诗并考》中记载:“齐高帝每对棋,给三品汤。梁简文在东宫时,亦好手谈,与临川王宏特相友睦,尝共对弈,帝微行幸东宫,遇之于厅事上。太子敛容奉诏,宏遂不敢先起。因复为太子弈局,竟不逊。帝还内,太子遽命左右撤置竟日,由是遂有违言。”这段话的意思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每次下棋都要准备三种不同的汤饮,齐简文帝萧纲小时候也很喜欢下棋。梁简文帝在东宫的时候跟临川王萧宏是很好的朋友,经常一起下棋。一次两个人对弈,皇帝微服到了东宫,正好碰到他们俩人在下棋,简文帝赶紧站起来迎接陛下的驾到,但是萧宏却一点也没有谦让的意思。最后皇帝回宫去了,简文帝就让侍从赶紧收拾棋盘棋子,结果弄了一整天也没收拾完,因此就有了矛盾。
6.唐代李肇所撰的《唐国史补》中说:“德宗朝,两都迁徙未定。一日幸章敬寺,御师子座,命内职与群臣观棋。”意思是唐德宗曾经亲自到寺庙去看望僧人,并且在那里观看大臣们下棋。这说明此时宫廷之中已经有下棋的活动了。 7.杜甫《李严书来请笔迹因题此诗寄之》中写道:“知君此幅远惊人,必有苏秦好舌牙,细观着处多无着,肯落常人死句法”其中“着处多无着”是说下棋不要拘泥于某一处,要通盘考虑。
8.北宋欧阳修所作《送蔡君宜通判歙州启》写道:“吾与子游京师二十余年,往来酬酢于公卿间甚众,独于客位中观两人围棋,坐立观之,不知倦也。”这里所说的“两人围棋”指的是欧阳修的好友蔡襄和他的弟弟蔡京两人在客厅下棋。
9.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