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五行属什么意思?
在武侠小说中,有“五毒教”这一门派。 “五毒”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孟春》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歌谣:“孟春之月……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玄鸟归,燕启巢,群鸟养羞……” 这里的“五毒”即蝎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五种动物。 这“五毒”与“五月五端午节”有关,且都属温血动物(对冷血动物无感)。所以每到农历五月,这五种动物都会“毒”起来,因此有了“五毒”之说。 五毒,是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因“五”字古与“午”通假,而“午”又与“五月初五”中的“五”相同,于是以“五”代表五月,将五月初五日视为“五毒出,瘟疫制”的日子。 在五月初五这天,人们用五彩纸将各种毒物包起、丢弃,借此驱赶毒物。这种习俗也影响到了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贴“福”字、端午悬钟馗像等。
时至今日,“五毒”早已没有了毒性,而且变得可爱讨喜了。但是,由于“五毒”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在创作时仍以毒蝎、蜈蚣、壁虎、蟾蜍四虫为主角。
至于蛇呢?它因为被关在一扇窗内而被排除了。 其实蛇也是一毒物啊!怎么可以将“毒”排除在外呢? 可是古人认为蛇为冷血之物,不属温血动物之列,故将其舍去了。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后人就在五毒图外画了一只蛤蟆,寓意“金蟾吐蜜”(谐音“端午节”的“午”),这样“五毒”就齐全了(见上图)。
后来由于金蟾的形象比壁虎、蟾蜍更为好看,因此五毒画中就以金蟾取代二毒了! 据民间传说,此“五毒”乃是五只大妖怪。他们经常出来害人,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因此百姓们十分痛恨他们。但奈何他们的本事太大了,一般的神仙拿它们都没有办法。直到有一天,一个铁嘴仙人说可以降服这五毒。
于是他向一位名叫张天师的大仙求救,说“五毒”作恶多端,恳请他出手相救。张天师应允了这一请求并带着两个徒弟前去捉妖了。经过一番恶斗,终于把五位妖魔给收拾住了。为了防止他们再去祸害人间,张天师命令他两位徒弟把五位妖魔给封印了起来。
从此以后,这五位妖魔鬼怪再也不敢出来为非作歹、祸乱世间了。为了纪念张天师的功绩,人们便在五毒旁添上了两只青蛙,一只螃蟹以及一条蛇。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五毒图的由来啦~ 以上都是传说而已,不足为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