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字五行属什么?
“巾”是形声字,部首为巾部(yīn bù);从糸(mì),音;本义:头巾、帽类用品;引申义有布帛类的总称等含义。 “巾”在古代也泛指所有束在头顶上的物品,如包头巾、裹脚布等;现代的“毛巾(毛巾)”“手绢(手帕)”“头巾”都属于“巾”字的本意范围。 巾,物中短者谓之巾。——《说文》 有巾,可称为匹,无巾可为卑。——《尔雅》注 凡巾车之事,掌十有二驾之简。大驭兼其政焉。——《周礼·春官》。郑玄注:“六玉一圭六璧一琮八璋两琥五珪九瓒九命乘九旒四纮九旒。”
《周易•革卦》彖辞曰:“革,水火相息。”象辞进一步解释道:“上兑下离,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朱熹《周易本义》解释说:“革,去故也;新来继旧谓革。水以炎上为违,火以润下为逆……水火相息,阴阳相调,然后时得其中矣。”古代用革卦表示改朝换代之意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 《左传·宣公四年》载宋楚“泓之战”,宋军主帅宋庄公被楚国战将斗廉生撕活剥;又据《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大夫卜偃对晋侯的预言就曾经用过此卦:“郑人使火夫行视沾濡者有所事。“意思是说有个叫火夫的人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些田地被淹了,他就赶紧上报给郑国的君主让他派人来赈灾救民于水火之中。
当时的人就已经把这一爻理解为救民于水火的意涵,这大概是比“改朝换代”更为贴切的“革命”的意思了吧!当然,这里所谓的“革命”并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阶级斗争或暴力革命,而指的是改换统治者的意思,所以称之为“革”。 这或许可以看作是“革”这个字形来源的最早记载吧! 在古汉语里,“革”字除了作为名词使用之外,还有动词用法,通常用来指代更换、改造、改变的意思。比如《孟子·尽心下》中的“革心”就是指人心变更;又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也有“革言变行,而与理合”的说法,都是指改变、更动和变革的含义。 “革”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语法功能——“反义连用”:
1.表示对立关系:“正则奇邪,端则纠纷。”—《荀子·非十二子》
2.用于动词之后构成否定式的被动句:“虽欲勿听,心固私耳矣。”——《墨子·非命中》
3.用在某些词组前使其具有比喻意义:“如以刀锯凿木而求音,或以刃劈竹而取火。”——陆机《文赋》
4.用作复声词:“昔年双雁落湖城,今夕孤鸾宿画屏。 ——唐·王昌龄《闺怨》(古人认为“孤鸾”不祥,往往用以比喻孤独之人) 根据上述用法我们可以看出:所谓“革”字其实是一个表反对意义的复合词“革非”,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否定副词“没”或者“不”的意思。因此,这个词既可以作为形容词来修饰名词、代词甚至动词;也可以作为副词来修饰动词、形容词甚至是整个句子。 所以我们不妨借用一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巾”字的偏旁就是汉语里面一个极为重要的语素——“gé ”,它的基本意思是“否定性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