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五行属什么?
在五行学说中,把自然界各种物质具体划分成五大类,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复杂的生的与克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 五行学说是古人通过长期对自然现象、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以及社会现象观察思考而得出的结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行”中的“行”字,当“道路”讲。“五行”就相当于五条道路,五个方向。这个概念最初源自于《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在汉代王充的《论衡·五程》中也谈到过这个问题: “故五行之气,运行不息,周流无穷。” 所以后来有人作诗赞颂五行的神奇功能时,有“五行无声催日月,四序不谢弄乾坤”的说法。意思是说,大自然没有因为人类的存在而改变其运行规律,一年还是365天,一天还是24小时,一个小时还是60分钟,一分还是60秒……太阳还是东升西落,月亮还是盈亏圆缺。万事万物都在它的轨道上运行着,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然而大自然的本质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改变。
这里要说明一点,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知道宇宙的运行轨迹并不是由某种具体的物质或者说元素控制的,所以五行学说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等概念早已被摒弃了。但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它所倡导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就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