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五行?
一、“家”的释义 “家”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门里有猪的字,表示有猪的家(见图1)。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家这个字——“家,居也,从宀,豭省声。”意思是住的房子。而“宀”在古代是房屋的象形字;“豕”就是猪,古时候没有“猪”字,所以用“豕”来代替猪,也就是说“家”这个字的意思是有房子,养着一头猪的地方,这很符合商代人的生活情况。
二、“家”的起源 从“家”字的字形来看,可以看出其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房屋与豕的组合,二是房屋与狗的组合。 这反映了早期居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住屋中有豕,用来御寒和食用,另一种是没有屋子或很少屋子的,只有几个草棚,人住在里面,猪也住在里面,这种形式一般是在北方寒冷地区,比如黄河流域。南方比较温暖,人们多把猪关在外面饲养,而不关在里面。这就是“家”由最初的一房一豕到如今的房屋众多的演变过程。 而关于古代的“狗”,它是由“犬”和“日”构成的。为什么把狗放在太阳下面呢?原来古人认为狗对主人最忠实,就像太阳一样,太阳升起就升起,落下就落下,从不懈怠,因此就把忠诚的狗和太阳联系到了一起。
三、“姓”的由来 我们现在所说的姓氏大多是从“女”和“生”组成的一个结构,这是现代汉语的书写方式。但古代“姓”和“氏”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是家族的标记符号。氏则是同姓中不同支派的标志,这些支派通常是以封地或是官职命名。例如孔子的祖先原本姓姬,因为被封于宋国,所以他的后代就以宋为氏。而春秋时期宋国的公子端在晋国做了卿士,被赐姓为“赵”,所以孔子又称为“孔仲尼”。其中的“仲”是他的谥号,后人为了简单就叫他为“孔夫子”了。 除了“姓”之外,中国古代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标志——“氏”,它是贵族的标志之一。根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子之制,诸侯之国百里,侯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自虞、夏之际,诸侯分定封邦建国,皆属周室。”上古时期各诸侯国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封的,它们都有自己固定的“氏”,比如说周公的儿子叫伯禽,受封于鲁国之后便以“鲁”作为自己的氏。而在东周时期,一些诸侯国的大夫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氏,这些大夫一般都是公族后裔或者是在朝中担任要职的人。
四、“名”的由来 在古人的名字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叫做“字”,而这个字往往是取自于一个人出生时的特殊情形或者是父母对他的期望等含义深远且容易理解的词语组成的。 例如司马相如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他父亲带着他外出讨饭时遇到了一位道行很高的仙人给他起名“犬子”。后来因为汉景帝喜欢文学,于是他就跟着当时著名文学家严助学习写作,因才华出众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他在做郎中时,因善弹琴而被武帝赐名为“司马相如”(注:司马迁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