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属什么五行?
“经络”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公元前 1世纪)中,指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与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灵枢·脉度》:“经脉者,盛壮血行气,流行经络也。” 从中医角度来看,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身体各部的通道,它可分为循行于体表的皮肤经络和运行于体内的经脉两大类。《景岳全书·传忠录·经脉篇》中详细论述了经脉的内容,概括地说,“经脉者,经之常色也;络脉者,络之浮浅的颜色也。”可见,经络实质上是血液或气在人体内运行的通路。 中医将经络分为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其中十二正经分别隶属于五脏六腑,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则分别贯穿督脉和冲脉,统合全身阴阳之气。中医学里的经络实际上是指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和络脉(经络系统中的分支),两者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传导气血、营养组织和器官的作用。
由于经络广泛分布于全身,因此能够有效地刺激其相应的部位,进而起到调整机体功能,治疗疾病的作用。《针灸大成》指出,“若其经络有所疾患,针之法可随病寻其结聚之所……各令通调,百病消除矣。” 经络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有效基础。临床上常用的腧穴绝大部分分布在经络线上,这些穴位大都具有明显的压痛、结节等物理特征,便于准确查找。
现代物理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经络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准确地找到体内化学成分传输的路径,为研究经络走向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则能在体表清楚显示出经脉的图像,为探究经络的真实存在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