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是什么五行?
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该篇中记述了周王询问箕子“天道”的情况(天道即五行),而箕子以五行解答之: “五行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居一,火居二,木居三,金居四,土居五。 此其道也,数之盛衰,旦明之所易,终则复始,此其要也。” 这里需要注意的,箕子的这段话记载在史书中,属于国史文书类,不是迷信巫祝之言。而且五行分配阴阳,是两两相配,并非现在常用的金、木、水、火、土。
在甲骨文中已有“五行”字样出现,说明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五行观念。但五行最初应该并没有和五方相对应,因为周代有土地神,而土地神是祭祀的主体,同时又有社主。社主是在地上刻木为柱,与现在的柱子类似,可能象征着土地神所在的社坛。而五行配五色,应该是后来事情。 孔子作《春秋》,开始用五行配四时,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将五行和时间联系起来的文献。当然这个五色配四季,和后世流传的五行季候没有区别。
《春秋·公羊传》中载有: “春者何,青春也;夏者何,赤夏也;秋者何,白秋也;冬者何,黑冬也。” 这里的五色和四时的对应关系,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先秦之时,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这样一套五色配四时的体系。 那么到了汉代,这五色又和阴阳结合到一起了。《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有: “天地合德,阴阳交泰……”这里的五色,应该是阴阳五行观念刚刚融合时的形态,因为交泰和交互的意思差不多,此时还保留了五行之间相互转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