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五行是什么?
“五”是指五种颜色,即青、赤、黄、白、黑。 “行”的意思指的是各种物质属性。所以“米五行”实际上就是指大米所具有的各种物质属性。 关于大米的五色,古书载曰:“粳米色白,有光泽者,精之至也;色青枯而暗,粗之谓也;色赤烂而燥,躁之谓也;色黄而腻,温之谓也;色黑燥而不光,凉之谓也”。(引自《本草求真》) 这里对五色的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只不过没有详细论述每种颜色的生理意义。
现代营养学认为:食物的颜色可以大致分为6种,分别是:红肉(猪牛羊等肉类)、橙黄食物(胡萝卜、南瓜、土豆等)、绿食物(菠菜、黄瓜)、黑食物(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白食物(米饭、馒头、豆腐)和粉状食物(各种淀粉,如绿豆粉、藕粉)。 这6种颜色中,与米相关的有3种,就是白色、黄色和黑色。从现代营养的视角来看,大米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富含矿物质的皮层,维生素的含量也非常低。正因为如此,历代养生家和医学家都强调吃米要洗净,提倡用新米煮饭,因为新米中的维生素损失是最小的。
如果细看《黄帝内经》,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关于食量的句子,比如“食饮有节”“谨察五脏六腑之所痛,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饮食调之”(素问•灵兰秘典论)等等,这些文字都告诉我们,古代中医是特别重视饮食养生的。 大约在汉代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五谷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五谷为养”的观念。所谓“五谷”,一般是指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薯类等5类粮食作物。但这里的“五谷”并非仅限于5种食物,而是泛指各种各样的粮食。
在《内经》里,五谷被赋予重要的养生作用,被称为“五豆”或“五脏之谷”。《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里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可见,对于古人来说,一日三餐,除了讲究味道外,还要顾护身体。现在的人生活条件提高了,一日三餐越来越讲究了,但有的人偏偏忽视身体的养护,这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