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五行属什么?
五行,又称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广泛运用于中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等领域。 古人将世界万物归类为五大类,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归类于金、木、水、火土之中;并且每一类别又包括五个层次,即五色、五季、五方、五味、五官等等。
这种把事物抽象归类的思维习惯,正是来源于五行学说。 那么五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五行相生,五行相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五行,在中医中又该如何应用呢? 《尚书·洪范》中记载“五行:一曰水生木,二曰木生火,三曰火生水,四曰金属木,五曰木金”这里的五行与如今我们所讲的五行并不是完全相同。
它强调的是循环,流水循环,草木发芽,烈火焚林,大地回暖,霜降叶落……这看似是自然的规律,其实也受到了人类的影响,比如气温的变化,人类的耕种让土地有了冷暖的周期。
所以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实际上是一种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过程和影响的概括,而不是指实实在在的五种物质。 五行相克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四季当中,春木旺而焚夏火,秋金旺而克冬水,这是五行相克的正常状态,也是大自然调节温度的方法之一,在生理上,这种克制也是相对的,如春阳升发,气郁化火,我们需要适当泻火,也就是“苦夏”,这是属于五行相克的病理现象。
如果秋冬养阴,春夏养阳,人体阴阳平衡,疾病就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