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五行属什么?
“五运”中的“雨运”和“雪运”,是指降雨和降雪而言的。《黄帝内经》中说到: “雨出高陵之左,雪集深谷之中” 可见“雪”是与“山”“高”等词语相连,描述的气象是“聚”; 而“雨”与“水”“流”等词相关联,说明的气象现象是“散”或者“降”。
所以,从中医角度来讲,雨和雪是不同的气。 那么“雨化气”则变成了“水润下”,“雪化气”就为“寒水肃降”(这里只是简单转换,并不完全符合天气实际变化过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雨”和“雪”确实可以形成一种“阴阳相应”的关系。 但是,这种相应对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也有特殊的情况存在。 首先,我们来聊聊“雨化气”的正常情况。正常情况下的“雨化气”就是“水生木”,也就是“雨水”这个节气期间,气候特点应该是“万物春生”。但是这个时候由于“土气”太弱,无法承载“生发之气”,因此春季很容易出现“倒春寒”。
其次,我们来说说“雪化气”的正常情况。这里的“雪化气”不是指“大雪”或“冬至”吗?正常情况下,“雪化气”就是“水克火”,“冰火两重天”,这应该指的就是“心火”和“肾水”的关系。 因为在“小雪”和“大雪”两个节气期间,属于“阴盛阳微”的阶段,此时“火不生土”(脾胃功能虚弱),而应养“丹田之火”,这样才有利于“阳气”的生长。
但如果是特殊情况呢? 比如,若是某一年冬天特别暖和,气温连续超过15度,这时候“冬不积寒”,没有足够的“阴”来凝聚水气,那到了来年春天必然会出现“倒春寒”。而这种倒春寒对植物的伤害是最直接的,因为植物经过一个冬季的休养,本身阳气已经不足,被“寒气”一伤更是“伤筋动骨”,这种情况下的倒春寒就容易“折伤草木”。
另外一点特殊的情形是,如果冬天特别的冷,冻土很深,冰封千里,虽然此时气温低,阴盛阳微,本该是“雪化气”,可是由于“冰冻”,阴盛不化,此时的“雪化气”就会变成“金水相生”,也就是说本来应该从“子”时开始升起的太阳,会被压制着不能升起,这种特殊的情况就会出现“白天不长”,“黑夜不停”,即所谓的“朔风刺骨”、“漫漫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