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字五行属于什么?
亿,五行为土。 亿万是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易·辞》曰:“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九以象四时,其用六十以通神明。”即由50个人(50是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每人投一张票,选出两个人当代表,进行计算和决策。其中49个人的选票加起来就是“亿”(亿为10000),而那一个人没有被选中的就得票为0. “万”“千”“百”“十”“个”这些词在原始记录中都是单独记录的。直到后来书写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才有现在的文字。因此说亿比万高一个数量级。现在一提到亿人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计算机、高科技等现代事物。实际上在计算机出现以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亿这个单位并用它完成了许多伟大的工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万里长城和大运河,还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据估计修建长城时全国至少调动了200万人,这些人都需供应食宿。仅粮草一项每天就需要十万斤,也就是说每天有上千万斤的粮草被运送,这还不包括筑城所需要的石块、砖瓦等材料以及维修的费用。
秦朝时的百万兵力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万,而当时全国也不过三千万人(战国结束时人口大约是两千万),这样庞大的人数需要大量的粮草、生活用品、武器装备等等,只靠中原几座大城市是无法完成的,于是秦朝政府就在北方边境及西南等地广种禾黍,建立粮仓,以便就地供给军需,减少运输费用。这些粮仓被称为“亿仓”或“亿万仓”。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陶马身上标记的号码显示每个兵士拥有两件甲胄,说明当时大量生产甲冑,以供装备士兵使用。
汉唐之后中原各国与西域的联系逐渐加强,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商贸业的发展。为了适应长途贩运的需要,中国古代商人发明了一种计数的单位——驮,一驮等于五百斤。后来商业发达的地区都采用这种计算单位,例如明朝北京大兴县商税中就有“买银一百七十两,折银二千三百八十钱”的记载。明末著名诗人吴梅村曾在他的诗作中提到过一种叫“铤”的白银计价单位,一首诗内出现了四个“铤”字,可见“铤”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白银计量单位。“一铤”就等于今天所说的“一斤”,也就是5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