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向五行属什么?
五行方位的确定,古人主要根据地理环境来确定。如《尚书·周书·大诰》云:“王曰,呜呼!予惟小子,未克朕德,子凶我徒,我徒凶我。”此处的王是指周文王姬昌,他自称为“我”,而他的臣僚却称之为“子”。这是因为,周原在岐山之下,地处北方,所以周人称“子”为对北方之人的尊称。又如《国语·晋语四》载,重耳出走时路过宋国,“公子往矣!尚待于宋。宋人使公父穆伯请盟焉。”韦昭注云:“公父,晋大夫。”“公父”即“南宫适”,因为他住在宫室的最南方而得名。晋国在黄河以北,以“公父”为氏的晋大夫,其住所又在晋都绛城的南部,故以“公父”为氏,与位于北部的晋国国君之“侯”、“伯”相当。
古人还根据五行的性质来判断方位:金居西方,其性燥;木居东方,其性温;水居北方,其性寒;火居南方,其性热;土居中央,其性平。于是就有了“西金”、“东木”、“北辰”(指北极星)、“南火”和“中土”的说法(见《礼记·曲礼上》)。这种观点影响也很广泛,如汉代学者郑玄就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六甲干支的来源,认为甲子乙丑是由于甲木生于子月,丑土又属于阴土,因而得名为“甲”和“乙”;丙寅丁卯是因为丙火生于寅月,卯为干支之首,因此名为“丙”、“丁”。等等。
以上两种意义所在的方位,都是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东方木”、“西方金”等概念则完全是虚拟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无论是木还是金,都仅仅是某种物质的统称,并不具有真实的物体存在。而且物质世界也远非简单五行的属性所能囊括。 还有“东南木”、“西北金”之说。这是古代中国人用简单的阴阳观念去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的结论:凡太阳升起的东方属阳,而西方日落之处属阴。从阴阳的角度看,东方属木,主生长;而西方属金,主毁灭。“金”还能“克木”,可见“金”之于“木”的杀伤力。然而,大自然并非如此简单,有相生就有相克,有朝阳升起就有夕阳落下。金虽能克木,但木又能制金。大地上的草木虽然常常被砍伐殆尽,然而它们总有一天又会从地下长出。所以,古人说的“金克木”并不绝对,而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