馘的五行属什么?
“馘”字,最早见于金文。《说文解字》注:“馘,战俘也。从肉,鬼声。” 此字本义即指战场上割下的人耳(敌兵的首级)。如《国语·周语上》:“宣王曰:‘杀一士卒;'昭王曰:‘杀一夫。’宣王曰:‘其多乎!’昭王曰:‘成王伐商…破戎军,禽戎帅,执戎大夫,献馘七百。’” 后来其本义逐渐简化,泛指战争中所获的敌方战俘。《战国策·齐策二》:“始,吴与鲁争越,曰:‘吾必得越地。’鲁人对曰:‘吾必得越人之卒。’吴人曰:‘吾必得越卒之人。’鲁人应之曰:‘吾先与之逐越者。’遂发兵,以卫楚人伐越。”
在现代汉语中,“馘”字还常用于比喻战争中所损失的人员:“歼敌千余人,俘敌百余人,而我军亦伤亡二百五十余人,可谓互有胜负,得失相当。”(《近代中国史事日志》) 又引申指战争中剪除、翦灭的意思:“今秦攻宜阳,楚乃引军而归,此自剪其羽翼。”(《战国策·中山策》) “故今秦欲诛楚,必先败韩。”(《史记·秦始皇本纪》)“今伐韩,韩恶之,我若执韩之罪而诛之,韩可伐矣。”(《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