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的五行怎么找?

杜金领杜金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困扰了很久,后来想了想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子时是23-1点,丑时是1-3点,寅时是3-5点,卯时是5-7点... 每个时间点都是固定的2小时,也就是每个时间点,都包含两个时辰。比如昨天23点到今天的凌晨一点,就是子时两刻;今天的一到三点,就是丑时三刻等等.... 所以,这个五行怎么看呢?以子时的五行为例。 水:亥子和丑辰,这四个时柱中含有子水或丑土的都算水。也就是说,一个子时内含有两个以上水的人,都为水命(即八字中有两个以上壬癸的水命人)

金:申酉戌和丑未,这四个时柱中含有的申酉戌的全算金。比如说一个子时有三个以上的庚辛金,即为金命(八字中同时有庚金、辛金者多为金水伤官格或者金神格,也是命带文昌的人才)

木:甲乙寅卯和亥卯未,这四个时柱中含有甲乙寅卯的算木。一个子时有三个以上为甲丙戊的木,即为木命(八字中甲木太多太旺的人容易患肝胆之疾,而且性格也比较暴躁,如果八字火旺,则为人聪明机巧,若为文人则文章好,若为商人是生意好。)

火:已午未和巳午未的四柱都算火。一个子时有二个以上为丙丁火的,即为火命(太过火则脾气大,性格急,容易得心脏血管方面的疾病。)

土:辰未戌丑和申子辰全都有土,或者说四个时柱都有一个辰或者一个戌的土,都算是土。一个子时有三个以上为戊己土的,即为土命(八字中土多的为人诚实、善良,但固执呆板缺少变通能力)

吉勤吉勤优质答主

时辰的五行就是十二地支的五行。天干地支历法是古老的中国人在观察太阳运行的周象中总结出来的时间规律。干支最早见于西汉,以孟喜、京房所传为权威,共120组,是我国古代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阴阳五行生克的根据。天干地支每六十年为一轮回,六十年为花甲子。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来计12时辰。

地支属五行:

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即:木木、土土火火金金为双支,其余亥子、寅卯、申酉、巳午、未戌、辰庚单支带合,阴阳相合均为六合也。

时辰与地支的对应:

时辰一:夜半,又名子时、子夜、中夜:意为孕育。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时辰二:鸡鸣,又名丑时:又称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时辰三:平旦,又名寅时: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此时海中太阳已露出一线。十二时辰的第三个时辰。(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时辰四:日出,又名卯时:又称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十二时辰的第四个时辰。(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时辰五:食时,又名辰时:古代祭祀从日出开始。日出同食,故有此名。十二时辰的第五个时辰。(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时辰六:隅中,又名巳时:临近中午,艳阳高照。十二时辰的第六个时辰。(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时辰七:日中,又名午时:太阳正中当头。过了日中,阳气渐衰,而阴气渐。十二时辰的第七个时辰。(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时辰八:日昳,又名未时:太阳偏西,以中天。《说文》曰:昳,日昃也。《广雅》曰:昳,移也。《淮南子》曰:日昳是太阳过了中天渐渐西斜。也表示太阳西移。十二时辰的第八个时辰。(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时辰九:晡时,又名申时:太阳西挂在半山腰,意为落日。又叫夕。《淮南子》言:晡时为将晡之时,故有此名。十二时辰的第九个时辰。(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时辰十:日入,又名酉时:指太阳落山,夕阳西下一会儿,天色欲暝。《说文》曰:日入为暝。十二时辰的第十个时辰。(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时辰十一:黄昏,又名戌时:指太阳已落,天地昏暗,万物朦胧。《说文》曰:黄,地之色也;昏,日暮也。十二时辰的第十一个时辰。(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时辰十二:人定,又名亥时:意为夜已很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休息睡觉了。《说文》曰:定,安也。十二时辰的最后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