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行属什么颜色?

代博宇代博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依据万物所具有的性质而划分的五个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并用五色(青、赤、黄、白、黑)代表五脏(肝、心、脾、肺、肾)。 《尚书·顾命》中有“史皇羲司天文”; 《礼记·玉藻》中有“冕八旒,黄琮五”;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祀五帝”及“造舟为梁”; 《战国策·燕策三》中有“臣闻明王之国,伐国不求名,侵敌不求利……攻城夺邑,以肥天下”; 西汉刘安著《淮南子》中亦提到五色与五行相配: “东方青色为春,春天生于雷,主生而长,其象为龙,故日青龙;南方赤色为夏,夏天生于暑,主养而长,其象为蝉,故日朱雀;中央黄色为季夏,三夏已过,阴气微,阳气盛,其象为熊罴;西方白色为秋,秋天生于凉,主收而藏,其象为兔子;北方黑色为冬,冬天生于寒,主杀而藏,其象为乌龟蛇。” 又《汉书·律历志》中记载了西汉学者邓平等人制定汉朝第一部正式历法——《太初历》的情况。

此历法将黄道附近一圈分成365.207641683日,平均每年有365.20764日,4年有余出1日。 这一分法被后世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公历”。 在此之前的帝王制历大多根据占星术,将黄道附近的天空划分为28个星区,每一星区由七个星座中的一个或几个组成,每个星座都有相应的象征意义和颜色,并分别隶属于五行之一。如北斗七星属坤,其色青;南十字宫属离,其色赤等。

但《太初历》制定后,帝王制历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安排节气的时间分配,并且固定在每年的春分(公历3月21日至4月5日)或秋分(公历9月23日至10月8日)定阳历的“立春”或“立秋”,而不再根据占星结果来划定节气的开始日期。这样二十四节气就在农历中保留了下来,并且沿用了下来,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农历的阴阳属性也由此而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五行学说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之深。

满钰桢满钰桢优质答主

五行配五方五色五事:水在北,色为黑,为恐惧;火在南,色为赤,为喜悦;木在东,色为青,为眼视;金在西,色为白,为口喎;土在中央,黄色,为思索。

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构成各种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元素,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五种。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为何要对宇宙万物用“五行”来归纳呢?这是因为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由于这种考察缺乏必要的科学手段,所得结论难免受局限性,但他们还是发现了宇宙中存着一种有规律的秩序。那就是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始终在与其他事物发生各种相关、相胜关系。

在考察这些关联时,他们又发现,宇宙虽然非常错综复杂,可是每一方面总是和它相关的五种事物之一保持着特别亲近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生成”、“促进”的态势),和它相胜的另一种事物保持着敌对、排斥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克服”、“抑制”的态势),而且二者是同时并存、同时发生的。依据这种认识,他们概括总结了五种物质的基本规律。

在古人的视野中,“五行”不是孤立存在的。“行”,在汉语中有“行列”的意思,也有“实践”的含义,因此,“五行”是五种物质并存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也是五个可以被实践验证的范畴。

在五种物质并存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中,每一种物质都处于既是被“生成”、又被“克服”的循环运动中,其相互间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相生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为相克关系)。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尚书·洪范》)。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由金属、树木、水流、火焰和土壤这五类物质混合组成的。这种说法既包含了五种物质可以互相生成的相生规律,也包含了五种物质可以互相制衡的相克规律。这种生成转化,相互制约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变化。它是无始无终,永无休止的,因此,古人说,五行是“行无疆”(《尚书·洪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