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属于五行中什么?
淇:水名,在中国河南省。 (这个就不用解释啦~) 字源演变: 目前一般认为“淇”字是形声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但字形与今文字差异较大。金文作“淇”,字形与甲骨文相同;战国文字作“淇”或“淇”,字形稍有差异;秦篆作“淇”;汉隶承秦篆而来作“淇”,此字直至隋唐依然如此,《唐大字典》引唐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稻》:“荥阳、荥泽,旧无稻田。近自淇州广延耕地……千顷方塘,万处沃野。”宋代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春正月辛未朔,帝率百官贺元正,自昏至旦,仪文尽备。甲戌,车驾幸淇园。"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水部》第七十九卷:“淇水,即卫河也……”清代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亦云:“淇,水名,在殷。”可见“淇”字本自古为水名用字。
现代汉字简化以来,“淇”字作为地名用字保留了下来,而其字义则湮没不见。不过有趣的是,作为地名的“淇”却常常出现在诗句之中,如唐代王勃《春庄》诗:“闲居晓复晦,陟巘春还迟。竹户残春雨,石梯明早霞。山厨辟椒桂,海笈抽菁华。夜浪溅苔壁,朝曦破岩阿。”其中的“石梯明早霞,山厨辟椒桂。夜浪溅苔壁,朝曦扑岩阿”一联中的“峰”“厨”“涯”皆以“淇”替代,读来令人神往。又有北宋苏轼《游金山寺》诗:“我生天地间,一蚁何足道。坐看沧海枯,不觉苍颜老。山僧请上座,酒熟吾已醉。夜阑卧空龛,一梦游江海。”其中的“沧海枯”“空龛”均以“淇”替代,读起来又令人有沧海桑田之感。清人吴伟业《入关》诗中“中原逐鹿正多事,塞北争牛苦未平。日暮天寒山未息,谁怜万里客心行”一句的“关”和“行”亦是以“淇”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淇”用作地名至今仍在使用,如河南省鹤壁市古称淇县,山西省昔阳县的昔阳镇古称淇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