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以什么代表道路?
这个提问很有意思,一般人都以为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但实际上五行的“行”有道路的意思。《国语·周语》中有“乃命重、黎使天吴,敬顺昊极,修德玄冥。”其中“昊极”即指天地宇宙,而“玄冥”指黑夜,这句话是说,要让重和黎二神,让天吴顺应天道,在白天尊敬地侍奉昊极(也就是太阳),在晚上恭敬地侍奉玄冥(也就是月亮)。这里的天吴显然不是水神,而是指代太阳的神。《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郭璞注曰:“凤皇卵,日所晖也。”这句话说的地方很对,凤皇鸟蛋在阳光下孵化,说明凤皇卵代表了太阳,那么孵出的小凤皇一定是代表着道路的五行之一。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一整段的句子用来描述太阳的运行路径:“日出于旸谷,浴于泮水,拂于扶桑,晞于朝霞,播于琅玕,拂于轩辕,循于赤道,周于四极。故曰:天倾南,阳光朝北;天倾西,阳光朝东。日光之所及,物不能生焉。是故朝曝龟也,而不能令其复生;暴人之形,也能使人之汗下。是以圣人畏光大也,不敢蔽晦,惧不见光明,而思其德。”这段话中提到的“旸谷”“扶桑”“朝霞”“琅玕”“轩辕”“赤道”“四极”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对于太阳运行的描述。
古人很早就发现,当太阳运行到南方天空中的“天极”的时候,就会偏斜并进入黄昏。《淮南子·天文训》中称“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汜,是谓夜半。”其中的“虞渊”和“蒙汜”都是古书上记载的夕阳落下的地方。古人也很早就意识到,当太阳运行到北方天空中的“天极”时,就会偏斜并进入早晨。《淮南子·天文训》中又称“日至于幽墟,是谓旭旦;至於明堂,是谓早餐。”其中的“幽墟”和“明堂”也是古书上说的地方。
五行中的“行”代表的方向是太阳运行的方向,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道路。
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着不断的.交替运动变化,这便是五行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这种运动变化的规律用一个图来表示就是五行生克图,也叫五行龙马图。这个图用数理的提法就是河图。
河图和洛书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早就有了记载。《易?系辞》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说“天地之数五十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明代学者来知德在《周易集注》中说: “天地之数五十五,是天地之自然之数也。” 河图生克图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考察总结出来的宇宙观。它的产生和应用,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哲学或自然观念都要早,影响也要深。河图的生成数之和共为五十有五,此数在中国古代也成了个“吉利”的大数。
在中国文化中,它被用来代表“道路”。《庄子?天地》曰:“天地有官,阴阳有藏, 为其居民,故主因之;因之又因之,是谓‘因人’,……是故古之省其在人者,假之于 天。不招有物,不引有忆,欲还虚实,收重为一,以通为牡,以养为牝。故使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所以为大也,因而不为。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式也,则立。以此感动民,则治。……顺者,治之备也。逆者,乱之征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易权。爵禄,至贵也,而以易官。今不顺者,而可以易权惊官,而可以贤能也与?……今之王公大人,天下之主也,皆以反天之行为是,故尧有狄之璋,舜有虞之翟,羿有东陵之弓,禹有西海之剑,汤有辟雍之师,圣 人非能人人而服之,物物而安之也,用其道而能为匹也。……有万不同,而用之如一贯也,唯天地为然。此之谓两行。”
从《庄子?天地篇》的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天地和人体的十二辰、十二月、十二脏一样,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天地间的道理和人体的脏腑经气的道理是一致的。从这句话中,我们也了解到天地的规律是“顺之者吉;逆之者凶”;也说明了五行是自然界和人体从宏观到微观规律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