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亦五行属什么?
公元1083年,北宋大臣吕惠卿因贪腐和党争被贬岭南,临行前给子孙留下一本手写册子,标题名为《劝学篇》。 书中列出了北宋时期广州、杭州等地士子中举的人数,以及各朝进士人数,让子孙可以根据时代推算,从中举和进士的人数当中,估算出自己家族的功名地位。
比如到了嘉祐年间(1066-1073),杭州一共中了49个进士;到了熙宁年间(1068-1077),增为254人.,增长4倍多。 到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杭州又多了33名进士。 在《劝学篇》中,吕惠卿还列举了历代状元姓名及中举的年份,让子孙仔细对照家族历代碑记或谱牒,努力找寻祖先曾经有过的荣耀。 他希望家族的后人能通过发奋读书来光耀门楣,重新取得过去属于家族的荣誉。
翻开宋朝史料,类似“某某氏族,自其曾祖而后,连中三元”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 宋朝确实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也是一个崇儒尚文的朝代。
汉唐以来世所推崇的边塞诗在宋朝几乎绝迹,代之以婉约缠绵之风;宋词更是华丽精致,远胜以前的唐词;宋朝话本小说兴盛,很多才子佳人故事至今脍炙人口。 而在文学昌盛的背后是教育普及和人民素养的提高。
根据《宋朝事实》记载,当时一个普通县城的学堂就有学生一千人之多。 据宋代学者王应麟估计,整个宋朝“学校之立,如京师太学,郡县学宫,至元丰间,几二千五百余所”(《文献通考·学校考三》)。 这意味着两宋时期,全国平均每10万居民中就有一所学校,而学校里平均每年要录取一百多个新生。 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汉唐,甚至宋以后各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