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是五行里面属什么?

牛芸崇牛芸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竺”字,上为“竹”字头,下为“日”。 《说文》中解释“竺”字的形义关系时说:“竹也。从竹,日在其中矣。谓丹竹也。南方曰丹。”可见“竺”指的是生长在热带地区的竹子。 那这种竹子有什么特点呢?《尔雅·释木》中说:“栟櫚、椶櫚,楩树种。”郭璞注:“今江南有一种樹名栟櫚者,葉如芭蕉而圓,其莖中大空虛,可貫之。”晋代学者郭璞所说的“栟櫚”,就是今天南方常见的棕榈树。 东汉学者王逸在注释汉代大文字书《古今文字通》时提到一种“竹字”,指出它就是“今之棕榈”。可见“竺”指的就是这种棕榈树。 而“日”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把太阳运行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又把每个节气细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一个“中段”,每段都对应着特定的时间、温度和降水状况,这样整个一年就被划分成了二十四节气五十余中气。 在这个“中气”的划分体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那就是“7”。因为每一个节气的后半段又分成了前后两半,所以每半个节气都有七个时间段,而这七个时间段又被分别命名为“朔”“望”“既望”“晦”,而“晦”字就是今天的“黑”字。 那么为什么“晦”是黑色的呢?这和古代的星象观测有密切的关系。

《春秋》记载的第一个“晦”日是鲁隐公元年正月甲寅朔,而当时鲁国史官观察到的月相却是“不见月”(没有月亮),这说明此时是农历的朔日,同时又是新月的第一个节点,也就是“既望”。 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过几天之后月球逐渐东移,到了下一个甲子日的黄昏,月球的东方部分终于从太阳下方升起,这是“望”,也是这个月最明亮的时候。再过上几天,月亮西沉,这一天的黄昏开始,一直到下一个甲子日的黎明,月球处于太阳的西方,完全进入黑暗,这就是“晦”。 由于月球公转轨道并非正圆,而是椭圆形,所以每一次的“朔”“望”“晦”日期都不是确定的一天。在每个月的最暗那天,古人口中的“晦”往往是不同的。

但是无论怎样变化,“7”是一个始终不变的数字——每月的第一个“朔”日、第一个“望”日以及最后一个“晦”日,总共都是七天。 因此我们可以说,“日”就是指“每日的太阳”或者“每日的光明”。而将这样的“日”放到“竺”之中,显然是指那种每天能发出日光的大竹子了。 “竺”应该就是指现在学名叫“棕竹”的那种植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