皙五行到底属什么?
“皙”姓在《百家姓》里排第637位。 《说文》释“皙”为“人白色貌”。可见,“皙”姓指的古代汉族对白种人的泛称(现在也用于形容肤色白的人);其字形演变如下(字源见于《说文》小篆): “晳”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祁姓。战国时秦越人著《吕氏春秋》提到“宋公子子皙”一事,可证汉代以前“晳”姓作为单姓存在;又因晋国宗室有祁氏、羊舌氏,《史记·赵世家》载,赵盾曾抱怨“祁大夫”,可见汉代以后“祁”“猗”两姓仍相混淆;而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中则有“今京师市邑或姓祁”的说法,可知“祁”姓一直延续到了汉代。
二是源于姬姓。周成王封同姓诸侯于晋,史称晋侯,晋武公(姬姓韩氏)时有大夫韩厥,晋悼公时的执政大臣韩宣子均为姬姓韩氏。他们食采于郇阳,谥号季武,其孙以王父之谥号为姓,称为韩武子,是为韩姓的开始。他们的后世子孙有的改为姜姓,或者复姓姬氏(如韩厥的孙子正父改姓姬)。
到战国中期,韩氏后人韩非著《韩非子》一书,收载了有关韩非生平事迹的作品,这些作品说明韩非的身份是姬姓韩氏。司马迁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也证明了这一点: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皙”姓可能是由姬姓韩氏族人所起的别名,类似“字”或者“号”。
关于“皙”姓的另一种说法,唐兰先生认为“皙”即匈奴族的首领称呼“翕侯”的音译。他在《中国古代民族史》中写到: “翕侯”之称,见之于文献最早的是汉文帝时期的匈奴人冒顿单于。《汉书·匈奴传》: “单于姓匈,讳侵凌,号冒顿。” “匈”、“扈”古音相通,“扈”为“匈”的异写;“冒”、“慕容”古音相近,均为“冒”之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