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故事很多?
故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秀才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社会里, 秀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群知识阶层,他们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但又比普通百姓多些文化,比大官僚少点权势。他们对现实和统治者既不满又无可奈何,对下层劳动人民既鄙视又心有余悸。两头不讨好,只好靠舞文墨,玩笔杆子,以酸溜溜的文字和口头诙谐去消愁解闷、讥讽现实,有时还挖苦一下黎民百姓。于是流传了不少幽默风趣的秀才故事。如:
酸酸秀才
一位举人坐船出门,雇了一位撑船的和一个助手。撑船的看见两位船客都有根朝天辫子,心想: 到处逃难避兵匪的人多了, 今天居然碰上两个, 且都怕被人认出来, 还打扮得这么相象!越想越气,就装出满腹心酸的样子, 用沉重的语气对助手说:“看见了吗?那两位是长毛!”助手也陪着沉重起来。船到埠头, 举人付给他们船钱,助手收钱后,对撑船的大叫道:“洋鬼子,还我银子!”接着就打了出去。撑船的也一拳将举人打落河里,边说:“长毛,上岸来!”说罢两人哈哈大笑。被扮成长毛、洋鬼子的举人、秀才,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又一位秀才去京城赶考,他平时目中无人,看不起任何人,到了京城,更自以为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到处炫耀自己。
有一天,他闲来无事,独自去逛庙。在一个大殿的牌匾上,他看到了四个大字“忠、孝、节、义”, 他一看,禁不住拍起手来,大叫道:“好,好!好绝妙的横额。真可说是字字珠玑,笔笔生辉!要是少字或改字,就逊色了”。正说着, 忽然从旁边来一位老汉,对他说:“老夫冒昧,能否请借老先生的高帽,用一用?”说完就走进大殿,把大殿上“庙” 字头的“会”字换成“田”字, 此时,大殿上就出现了“大汉奸”三个字。秀才问老汉:“您这是什么意思呀?”老汉冷笑一声:“读书人贵在忠、孝、节、义,要是少一 点, 就成了大汉奸!”秀才脸红了,但又不甘心,说:“你虽是改字,但还不能连起来念呀?”老汉又笑笑说:“请听老夫念念如何?大汉奸,有朝一日进金台,忠孝节义抛脑后,直称皇上我独裁。”听罢,秀才无言可对,灰溜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