铎字五行属什么?
“鐸”字的古文字形如下: 上图中的A、B是甲骨文的字形,C是金文小篆的写法,D是大篆的写法,E是楷书的写法。
上述图形的右上半部是一个“木”和一个“戈”的结合体(这个结构在汉字中叫“殳”,读音shū);左下半部分是一根垂悬的绳子(或棍子)上有三个圆形符号,表示铃铛的声音。所以从造字的结构和本义来看,铎和“鼗”(táo)是一对同源异形的字体。
《说文解字》对“鐸”的释义是:大钟也。从聿,木声。段玉裁注认为“律与铎古今字”,即古代的“律”就是今天的“铎”。这是对的,但只说了古字通假的关系,却没有讲清楚为什么用“聿”来造作“铎”的字形以及这个字的意义如何理解的问题。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图形: 上图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乐律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通过一个等距排列的竹管来固定不同音高,这和今天西方音乐所使用的“十二平均律”是一样的原理。其中一根短而粗的竹管是基阶(1=C),其它依次比它长一倍的为2次、3次……11次倍管,依此类推还有6次、7次倍管。这些乐律所用的管数都是双数,只有基阶是单数。
我们再看看《周礼·春官宗伯·小胥》中关于“凡乐德、舞德,皆以其声命之”的解释,大意是说,凡是表现品德之类的乐章都要按照不同的声音高低进行命名——比如表现君子的品德的就命名为“宫”调式,表现有德的君子的就命名为“商”调式等等。 我们知道,“宫”“商”这样的术语最早起源于古代五音音列,它们并非单纯的曲调名称,而是包含了一定的道德意义,例如《史记·孔子世家》就说:“天下之士合众焉,而归斯道,所谓‘正矣’。”其中的“斯道”就是指“五音六律”。“律”“度”在古代已经具有了道德意义的概念了。
因此笔者认为,《说文解字》对“铎”的释义虽然正确,但却没有点出造字之本意,而《周礼》中对“律”的解释则揭示了铎的本源,而且这种解释还能很自然地得出铎的基本构架:一个基阶律管加一个“殳”,符合“铎”的古字形。
至于铎的五行属性是什么?既然它是代表音律的词义,那么自然是属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