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字五行属什么?
“魯”字的五行为木,繁体字为“魯”,从甲骨文来看,此字形像一人手持一根用竹篾编织的棍子,这是“盧”的本义是炊具的意思;而“鲁”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
西周中后期,鲁国国君开始以“魯”作为自己的国号,表示封国的土地来自周王赐予的“鲁地”。因此,这个时期的“鲁”字就固定下来,写作今天的繁体字了,并且读作lǔ。 春秋时期,为了避讳庄公名申,将“梁山”改为“梁父”,此后直到西汉末年,“曲阜”都写作“扶穀”或“须句”。
《说文·阝部》云:“鲁,营度也。象网罟之形,凡鲁之屬皆從魯。”段玉裁注:“此当如《禹贡》‘导汶水东入于泗’之汶、如‘淮、沂其乂’之沂之类,谓河、济之間古自分道,今合流也。……按鲁之言漉也。”由此引申有“细密、精致”等义项。 宋元时期,因为汉字简化和口语的演变,把原本读成lǔ的繁体字逐渐变成了读lu的异体字(但“魯國”“魯漢”中的“魯”仍读作lǔ)。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拉丁化新文字,规定“鲁”一律写作“る”。新中国成立后,沿用这一拼写系统。1986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了这一写法,同时规定“鲁”仍写作lu(简体).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人们又发现中国的传统汉字与英文无法完全互译,于是有人主张恢复“魯”的旧体字,但是并未普及开来。现在一般还是按照现行汉字的标准书写方法来书写“鲁”字,比如山东省的省会是济南,所以它的拼音就是Ji'nan。 但是大家看到鲁国的国旗上的图案不是龙也不是华表而是泰山石敢当,这中间有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原来,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经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一路北行,要去祭祀泰山。结果就在半路上得了恶疾一命呜呼了,随行的文武大臣们只好将他的灵柩运回咸阳。
秦二世即位后,派使臣扶苏去泰山祭祀,但是扶苏被赵高陷害入狱后未能成行。后来刘邦灭秦得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封吕后不老的祖先为泰山郡侯,并命他祭祀泰山,而这位不老的先祖却以一介农夫的身份登上了帝王的宝座,成了中国封建史上最草根的皇帝之一! 从此以后,山东人一直以自己出身泰山脚下而感到骄傲,所以在汉代的时候,他们就用泰山山的形状来做他们的标识,也就有了现在的这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