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五行属什么?

雍战胜雍战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字“妮”是一个女字旁的形声字,其上部的「尼」是声旁,读如ní;下部的「矣」为形旁,读音与含义均与现在有所不同,古音同yì,今音读wěi 或yǐ(王力《古代汉语》中认为今音为yī)。 「尼」在甲骨文中作上图,本义为停止、停止活动,引申有「难」之义,又作名词表困难之事,「维难不止」(《诗·小雅·白驹》)、「弗或尼之」(《诗·大雅·桑柔》),即无法阻止之意;再引申出「妨碍」「使……为难」等等动词义。

由「阻碍」义引申出的词缀「尼」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常用的词根构成新词,一为「尼龙」,二为「尼古丁」,均表示「很难除去的东西」。 「尼」的另一个常见意义为僧尼的尼,这一义项也来自动词「妨碍」「使……为难」。僧侣们难以行走,所以被看作是「难事」、「阻碍」——这里的「尼」还读ní,可见上古时期这个字的读音是相当复杂的。 至于「尼」为何有阻碍义,则与它作为象形的甲骨文有关: 上图中,「尼」字形似一人手拿棍棒挡住前进的道路,自然意味着此路不通了。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上部的「尼」虽然仍然读ní,却已经与「女」无关,它只是一个声旁而已(而「尼龙」中的「尼」由于来自日耳曼语,已变为nɪə,因此此处不再讨论)。 而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女字旁的「妮」则是来源于下部的「矣」,「尼」的形旁演变为「矣」后,本义和「尼」一样也是阻碍,但与前面提到的「尼」不同的是,「矣」在这里是表意兼表声的字符,而非纯粹的声旁。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图中的「矣」左边的「口」表示声音结束,右下的「儿」表示人的语气加重,整个「矣」就是「止住!停下!」的意思。所以「矣」在这里显然是一个表义的形旁,「妮」这个字的下边也恰好是「女+矣=妮」,故「妮」应取「阻碍」义。 这个字形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定型为了下图的样子: 可见「矣」的上半部分演变成了「阝」,下半部分的「儿」变为了「己」。

到了汉代,汉字的形体再一次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称为汉字的「隶变」时代。「兮」等偏旁部首开始变形,于是就有了上图中的样子。其中「阝」逐渐变成了「邑」,「己」逐渐变成了「厶」。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字形的变化,读音上的变化并不大。 至魏晋时代,「阝」和「巳」进一步变形,成了「阝」和「已」。但是,此时的正体字并非楷书字体,真正的楷书要到六朝才出现。

到了唐代以后,汉字基本上定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字形才是标准的楷书,其中的「阝」早已变成「邑」,「己」更是彻底变成了「己」。

那么既然「妮」的「矣」部已经变成了「邑」,为什么还要保留「阝」呢?因为「阝」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字符,它往往与上面的声旁组成一个新的音节。比如「那」,它的上半部分就是一个「阝」,而它所构成的音节「那」是一个新的音节,因此单独拿出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字符,而不像「焉」那样,必须依附于上面的声母才能完整表达出一个音节来。

因此对于「邑」来说也是一样,它也必须有一个附加的声母来帮助自己表达一个音节,而这个声母恰恰是在「邑」旁边的一个「阝」罢了。

优质答主

“妮”字是女子名字,所以从五行属性上来说属阴; “妮”字的繁体写法同现代简体笔画,偏旁部首为女; 查《康熙字典》,得解释如下—— 妮 [nī]【寅集上】【女字部】妮

一、本义 二、衍义 三、方言集汇(注:此条收录于1975年中华书局版) 从上面的释义来看,妮的五行属于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