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属五行属什么的?
“一叶知秋”,出自《淮南子·说山训》 原文如下: “夫以荧惑举事者,或得志而还,或不得意而死,非命也,时发也.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虽圣人亦与忧惧. ” 其中“以荧惑举事”的“荧惑”即火星,中国古代称火为“荧”,叫火星为“惑”,所以称之为“荧惑”。这里的“荧惑”代指兵家之事; 而后两句是讲见到树叶飘落就知道冬天将要来临,即使是圣人也不得不担忧焦虑。可见这个成语最早的意思并不是比喻见微知著,而是用落叶凋零、天气渐冷来预示时令的交替变换(顺便表达一下对时间的忧患)。 所以这里根本不存在一个“木(叶)”字的五行属性。而且古人也不存在把“木”这个字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属性的。
再者说,既然要讨论“叶子”的属性,那应该指的是整个植物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茎和叶”才对吧!那么“茎”五行为什么呢? 同样可以参考《淮南子》中的记载——高诱注曰: “草之茎谓之梗, 木之茎谓之槁; 梗与告声相近.故草木被烧为灰, 谓之槁格."
也就是说“梗”“槁”二字在古代通用,所以茎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木”;但现代汉语里已经不这么认为了…… 在《本草纲目·草部一》中有这样的句子: “凡物有根者,有干者,有节者,有枝者,有叶者, 有花者,有实者, 皆各随其气而有色音味香臭者也.然木亦有无根而无节者,无根而无节者又谓之草矣.”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在李时珍的时代(明朝末期)人们仍然认为草本、木本的界限只在于是否有“根”,而不在于是否是“木/草的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木”=“梗-槁”,“草”=“梗-槁+生” ——“梗”是两者都具备的部分,“槁”则用于区分二者;“生”则是赋予草本特有的性状,如柔脆易折等。
综上所述: 五行的本质是对自然界属性的归纳总结,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这些自然界的认识是不同的,甚至同一时期不同的人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