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在五行克什么颜色?
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学说的中心内容,也是古今易学界的研究重点。而五行生克的实质则是阴阳之气化合与消长变化的结果。 五行相生即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合成,以成循环相生之象。这是事物产生发展的规律。所谓“木生火”是说树木生长出来形成枝叶,被阳光照射后产生热能,此热能被人类利用后变成火种;“火生土”指的火的热能要依靠土地来承载;“土生金”的“金”指的是金属矿石,必须在地表以下通过泥土的吸收蕴蓄,才能形成金属物质; “金水合成”中的“水”指的是地下水,而“金”则代表地面上的矿物颗粒。古人发现凡是处于地表以上的金矿石都有水分附着其上,因此用“金水合成”来形容金的来源。
五行相克即是说: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里的木土水火金之间存在着阴阳关系,木为阳,土为阴,水是阴,火是阳,金是阴,木克制土,是为阳克阴;土克制水,是为阴克阳;水克制火,是为阳克阴;火克制金,是为阴克阳;金克制木,是为阳克阴。可见,五行相克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相对的变化过程。如木旺的时候抑制了土的旺盛,这就是阳克阴,是正常的相克相制;而当土旺的时候,木被抑制,此时便是阴盛阳微,是不正常的相克。因此可以说,五行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其实就是阴阳相对平衡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建筑、武术等。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这五种物质称为“五材”。五材之间通过生克(制约和转化)关系的运动变化,维持着统一与协调,即是万物生成,消长、变化及其规律的总概括,这种关系称为五行学说。五行和五色相关联,“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五方,人有五官;天有五气,人有五志”。土五行中,土色是黄色,是中央的颜色。
土生木,因为甲乙二木,非有土无以发生。一方面,树木要健康生长必须依赖于五谷等土类物质。另一方面,木是枯硬的材质,必须置于土中(插到土中或者埋在土中),才能重新焕发生机。所谓有土斯有谷--谷道通则痰自行(中医理论),就是指的木要依赖土来养生。
木生火:任何燃料,非点燃后不能发生火焰。燃料即是木,火烧赤木,越烧越旺。
火生土:所有可燃物质,经燃烧以后,都变为灰土,灰在五行中归土类,没有其它类物质。
土生金:所有金属矿物,都是从土中淘炼而出,即土中有金,非土无金。
金生水:因秋金为从高处下落之象,而水向低处流,金靠水生。并且金要冷却才能生成,所以说金生水。
木克土:因为树根深入土中,发达的根系足以把土拱松。
土克水:因水必须在一定的池塘湖泊中(即地理上的凹处)停留,如果"堤防"(土)出现决口,水自然向低处流走,水多土走。
水克火:因为能灭火。
火克金:因金靠锻打(加高温)而改变自己的形状 ,即火炼金也。
金克木:因刀斧(金属制造)可以砍伐树木。古文字“斤”字(现代文字作“斧”字),即为刀斧形状,用刀斧砍树,木则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