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五行属什么?
“迷”字从字形上看,上面是个“目”,下面是个“夕”;从字义上看,本指迷惑、迷茫,引申指神秘、离奇等意思。“迷”的繁体字“迷”,上面是“眉”,下面是“夕”,这种字形在古文字中很普遍,如“密”、“昧”等字都这样写成。
《说文解字》认为,这些字的本义都是“暮气”的意思 “日入于夕,故曰‘暮’也。从日,末声。”“月升于眉,故曰‘昧’也。从月,未声。”“日没于幽冥之中,故曰‘迷’也。从昏,米声。” 段玉裁注解说:“此以形声论之,其音则古今一也,惟所主之义各有分,而古人名之各从其方音。” 就是说,古人造字时,用“夕”或“未”作偏旁表示这个字的字形特征之一就是读音和表达的意思有关联但并不完全一样。
“迷”字的读音与“眉”字相近,所以“迷”字的含义也就与“眉”有联系了。例如《礼记·檀弓下》“幼子执箕帚,祭者为之巾栉,遂受而抹之。”孔颖达疏:“言‘执箕帚’者,言此小儿年虽小,犹能执箕帚,况既长大,当更为执役乎!”“执箕帚”的意思就是干收拾桌子、扫地之类的活。这似乎有点奇怪,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因为古人祭祀时要扫地去尘,这是极为重要的事,当然不能随便找个小孩去做,一定得是家里最尊贵的那个小孩子才能担任。“执箕帚”也就是拿着打扫工具之意。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迷”字的原始意义就是“拿”(东西),可能指一种类似拂尘的东西。 从“摸”到“迷” 由上可知,“迷”的本义应该就是伸手去抓、去摸着做事情。不过,这种用法很少,而且也很不常见了。现在常见的“迷”的多重含义都是从“迷”的比喻义而来的。
“迷”的本义,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用了,只有少数几个成语保留了这一含义,且多含贬义,如“迷路”、“迷失”、“迷途知返”等等。此外还有“着迷”一词,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向往,甚至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这个词也是从“迷”的比喻义来的。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载王梦楼语:“《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译成白句云:‘人若失了知觉,四肢自然堕落,精神自然消释,此即无我之境。’”这个“无我之境”大概就和“着迷”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