婼五行属于什么?

顾莹珈顾莹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婼,chuo(第四声) 古文字中“若”与“婼”是不同字。现在人们常常把“婼”误作“若”。 “婼”在甲骨文中像两人相背而行之形;金文中或作“从”,或作“从草”,或省作“若”;小篆则作“婼”;后世文字中有讹变,如“婼”之右上方的“若”,变成高头“若”,或者左边的“若”变成了“我”。于是有了今天的“若”字。

《说文解字》:“婼,女承筐,礼也。从女子从若。”“婼”字的本义是指女子双手捧着盛放礼物的竹器(即“筐”)给男人,表示服从和顺从。这是古代婚宴上的一个程序,称作“纳徵”。《礼记·礼器》:“聘礼,下币帛。”“纳吉”、“纳徵”,见《仪礼·士昏礼》和《诗经·大雅·棫朴》。

“婼”字还有一个意思,指水草聚集的地方,这个意思是后来才有的,而且不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而是来自于它的假借义——“若”。因为“若”在古代有多种含义,其中一个就是“象形”,比如《周礼·考工记·匠人》:“画缋之事……青与白谓之黼,黑与白谓之黻。”这里的“白”和“黑”都是指色彩,即白色和黑色,而“青”与“白”就是“青白”的颜色了。这种以黑白灰三色为“象形”而形成的繁复图案,就叫缂丝,简称“缂”或“刻”。这些图案被用在古代男子的礼服上,因此“若”的字形又成了古人穿衣的样子——上衣是“黼黻”,下裳是“织绮”,整个服饰就像今天舞台上古装戏表演时穿的戏袍一样。这样的穿着,在《礼记·檀弓下》里有详细的描述:“幼者戴巾,搢笏,履舄,随诸父;少者冠緌,衿缨,搢笏,履舄,随尊者。” 这种服式称为“弁服”,是给古代贵族男子穿的一种礼仪用的制服。

巴昔卡巴昔卡优质答主

“婼”字在五行属火,是女字旁的字。 读ruo四声,是个姓氏。 “婼”字最早见于金文,字形从女,表示女子贞洁的意思,本义指没有丈夫的女子。 《庄子·盗跖》中就有提到过这个“婼”字;汉代的司马相如也写过一篇赋叫《长门赋》。

东汉应劭写的《风俗通义》里面记载了当时的风俗,其中有一条就是“妇人贞节,守寡终身者,州里化之。”可见当时的妇女是非常讲究贞节的。 后来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因为佛教兴盛起来了。人们普遍追求出家当和尚,这就使得“婼”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隋炀帝时曾经有规定,凡是有官职的在朝官员的亲属都必须剃度为僧才能为官或者担任高级职务的。而“婼”就作为妇女不能守寡和出家为尼的骂人的话被用在了女性头上。 用“婼”字来骂女人,成了社会上的一个流行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