綮五行属什么?
“綮”字,读qǐng 。《说文解字》释为“肉坚也”;东汉·许慎根据字形写出字形演变过程。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解释说:“綮者,骨肉相连而坚厚之谓。引申之为牢囿、桎梏之称。”可见这个字的本义是形容肌肉结实、紧密,与关节没有关系。后来才引申出桎梏、囚禁等义。不过,这些意思在今天都已经废置不用了。
现代汉语字典里收录了这个字的古文字形(甲骨文)和今文字形(简体)两种字体,都标注读音为qìng——显然,这是根据反切法得到的发音。但是,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xīn,也是古代常用的读音之一,在今天的普通话里还有留音(xin)。为什么同一个字有那么多读音呢?原来,这个字是形声字,其声旁是“辛”,但古时“辛”“音”二字同音,所以“辛”旁的读音其实是代表“音”的。
由于后代形声字普遍采用“左形右声”的方式,这个字就变成了形声字的异类——“上形下声”。现代汉字简化时,将繁体字的偏旁“辛”去掉。由此造成了今天的简体和繁体的分化。现在,这个字所有的读音都和古音相差无几,只是在方言区中发音有些差异。比如吴方言还保存着这个字的古音xiɑŋ,用来标记这个字读音的则是“醒”字。 “綮”字还有个有趣的特点,它在很多词中作为语素时不充当任何成分,只表示语意关联:如“急不及待”——待是什么?岂不“急”?!又如“迫不急待”——待是什么?岂不急?!再如“急转直下”——转的是什么?岂不急?!等等,好像是在问待是什么,其实是在强调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