墕五行属什么?
“墕”是地名用字,属专用字,不常用于其他用途。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漹yān】同“堰”(yan)四声。 《新华字典》第11版中注释为:【漹yuán yàn】同“堰”(yan)三声。
此外还有《中华字海》、《古文字构形学》等书,对堰字来源和演变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参阅。 古代称堰为“堨”或“堨堰”。如东晋袁宏在《后汉纪·光武帝纪》中道:“淮泗泛滥,平楚泽陂,高祖之世……筑堨堰,自梁园至洪泽湖。”唐柳宗元作《永州山水记·东山记》中也有“陂阤长林,翳天蔽日;潆洄深谷,溃涧溶泄;溃涧之旁,多石濑,飞湍走浪,涌沸波心。其上巉岩嵚崟,若巘若壑者,百数,皆坱圠无际。东自京口,北尽彭城,山连延衍,冈峦相属,林木晦冥。”其中“崩陂阤阤”的“阤”字,就是“堨”的意思。
后来“堨”又演变为“堰”,现在通行的“堰”字,从宀从益,即由“堨”字变来。 古人建造堰塘,多在沿河地带。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建造的都江堰,又称“宝瓶口”,就在成都北边的岷江边上。汉代司马迁所撰《史记·河渠书》中详细记载了李冰治水的事情,后人引述这段文献时,往往提到“宝瓶口”,说明这个地点在历史上非常重要,这也直接影响了“堰”字的字形。
从“堰”字繁体字“堰”的上部看,正是象征“宝瓶口”的“尖头”。因为“宝瓶口”是一个“尖头”,所以后世造的“堰”字,上部都是“尖头”。 而从“堰”的下半部分看,“水”字旁的“氵”,正象征一条河流的形状,这暗示着“堰”字表示的是堤坝拦水的作用。 古文字学家们认为,“堰”字是由一个表示位置的“邑”和一个表示事物的名称的“言”字组合而成。其中的“邑”表示地方,“言”表示这是说的地方和水名。整个字的意思是“这个地方的水”,也就是指河道或是湖泊中的水流。
而“墕”字,则正是从“堰”字减省笔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