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五行相克?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被大量运用在中医学里的五行生克学说,其理论来源是《黄帝内经》中的"五邪所至,病有所生"及"五劳所伤"等。 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言:“虚劳,肺痿咳血…..此皆久肺病损,津血气咸枯所致。”又言:“血痹、虚劳……但满而烦者,血痹病也……劳损风寒,发为痹痛。”
这里所说的“五脏之气不足”“津液血气俱虚无形”以及“风寒”,实际上就是指出病因在阴阳、气血以及五脏的亏虚基础上,又感受了外来邪气,也就是说,病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观点,正是中医学对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概括。
由于中医内科主要治疗的是因内外因引起的脏腑功能性改变(阳刚之体患外感者除外),所以这些观点一直被继承和发扬着,并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而五行生克学说也正是在这种病因学说的基础之上衍生而来,用以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就是指肝藏血,心生血,脾统血,肺主气,肾纳气。五脏之间的生化关系是:肝气条达,脾胃升降相宜,肺气宣降,肾气蒸腾化气。
反之,如果某一脏腑出了问题,则其他脏腑也会受到牵连。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肝病不能疏泄,脾气郁结不运;心病血脉瘀阻,肝火上炎;肾病膀胱气化不利,三焦壅滞,肝火内生;脾虚水失所养,心阳不振;肺虚津气丧失,皮毛枯萎,肝肾同源,精血互生”等等,都是指的五行相生里面某个环节出现了失调,而导致整个系统功能衰退的疾病状态。
同样,五行相克是说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草。也就是指木在脾士之中,火在肺金之中,士在水金之中,金在肝木之中,水是肾火之中。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是:肝气条畅,脾土运化自如,肺气清肃下降,肾水上济心火,脾土又能助肝木疏泄。 相反,如果某一行克制得太狠,则会形成病理状态。临床上常见的“肝火犯胃”胃痛胃胀,“心火亢盛”烦躁抑郁,“肺金不生”咳嗽痰喘,“金水相生”小便浑浊,“木郁土中”腹胀便秘等症,都是指五行相克里面某个环节过了头,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功能的过度激活或抑制的疾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