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五行属什么?
《逸周书》云:“文武成康,厥赋三百里,多黍多稷”、“昭王之世,籍卒草莱,始作耕田。武王即位,耕夫荷耒,五谷比降”,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专门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农。他们的生产活动以土地为基础,用耒耜耕地(见图9),使用石锄、石镰收割庄稼,把农作物培植到土里使它生长叫“耘”,除草、翻地叫“耨”;收割后的农作物聚成堆,用木棒击打脱粒后,把稻米、麦等放在水里淘洗,然后晒干收藏。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考古学界称其为“前稻作文明”。
到了商代,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灌溉的方法,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都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稻田。《尚书·大禹谟》记载,当时的治水专家大禹曾亲自带头下稻田进行耕作,种植水稻。同时期产生的青铜器中,大量出现了象征稻穗的纹饰。
至周代,由于铁器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农田水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诗经·大雅·生民》颂扬周王朝始祖后稷(姬姓,名弃)时有“稼穑之百姓莫不励勉”的句子,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普遍从事农业生产了。
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铜器中,有的鼎、鬲上铸有田字形网格图案,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土地的实物资料。江苏吴江梅村出土的春秋时代吴国古井,底部铺着一块块形状不同的石头,据考证,这些石头代表水田的不同区域,每块石头上都刻有数字,总共59块,每个水田的面积是2074平方米。这比《周礼》中记载的“方千里曰甸(一百里为一甸),方百里曰方(九十里的地方)”要具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