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五行属性什么?
1,《辞源》、《汉语大字典》等权威工具书均收录“豪”字,并释其为“形声字”,以“毫”为形旁,“高”为声旁; 2,《康熙字典》释义与上述基本一致; 3,《说文解字注》中关于“豪”字解释为:“豪,小曰毫,大曰豪。从二艹。谓有毛之草也。凡草木柔脆者皆曰毫,粗刚者曰豪。”“艸部”之“毫”字注云:“凡艸名用‘亳’字者,此字当音薄;……馀如《说文》”。
由此可知两点: 一是古人将“豪”字认为是“形声字”——即“形”表义,“声”表音;
二是古文字学著作对“豪”字的构形分析极为统一——认为其字形由两个“艹”字构成。 基于以上两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汉字“豪”的构形应是“形旁(艹)+声旁(高)”。
当然,这种结论只是一种逻辑推理,为了进一步佐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我们还需要其他证据的支持。而《战国策·齐策一》里的这句话便是非常好的例证——“吾闻至孝之人,其子孙必定贤能。今太子迟之,亡其亲,礼之所废矣!太子罢,诸侯不朝,礼之所夺矣!”其中“礼”字古通假“丽”,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最孝顺的人,他的子孙一定很有成就。现在太子行动拖拖拉拉,时间错过了,这是违背孝道的啊!太子的车子(豪华的车乘)没有了,这又是违背礼节的啊!
由这句话中的“豪”字看来,其字形显然是由“艹”和“高”构成的。 至于这个“艹”是什么草,古文字学家们认识不一。郭沫若先生认为是个会意字,其字形像一把刈草的镰刀;而唐兰先生则认为是一个形声字,其形符并非“艹”,而是代表禾麦的“禾”。
我个人比较赞同郭沫若先生的见解,因为从这个“豪”字的演变来看,它应该是会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