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雪代表什么?
五行的属性不是根据物质(包括人)来划分的,而是基于天干地支这种符号系统的性质进行的划分。
“子午卯酉”是地支中的四桃花,也是四正位,代表了天地之间的阳气或者阴气的最纯正的部分,因此又称“四极”。而“寅申巳亥”则是一阳复生之地,阴气渐盛之处,故称“四维”。 “辰戌丑未”对应东南西北四正,本气都是土,但其中“辰”与“戌”还有天干的戊癸水,另外三个里面,“丑”有天干己土、“未”有乙木和丁火。这样,天干地支的八个基本符号就对应了阴阳五行属性的八种基本物质。 这八个基本符号两两相对,共成四个象:
一阴一阳谓之道;
一黑一白谓之交;
一消一息谓之化;
一润一燥谓之衡。 金,木,水,火,土在五行图里分别处在四个角落,而金木水火土在八卦里也分属四大卦。 金属西方兑卦,木属东方震卦,水属北方坎卦,火属南方离卦,土地中央坤卦。
五行学说的中心就是“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个太阳就是离火。宇宙万物生于离火,长于炎夏,成于金秋,衰于寒冬,死于立春。 这就是“生克乘侮”,“四季周期”,也就是中医理论里的“子午流注”。
从节气上说,“立春”之后,地球沿着公转轨道由东向西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日渐增长,直至“夏至”达到顶峰,随后开始逐渐减少,至“立冬”减至最短,而在“立春”到“立夏”之间,太阳由南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直至“立秋”达到最短,随后逐渐增长,至“立春”之前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