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字五行属于什么?
“龙”字在甲骨文中写作“甲寅”,其本义是“有鳞的兽类”;而由“龙”字演化的“蛇”字古字写作“它”或“乙”,其本义就是“没有角的兽类”。许慎《说文解字·蛇部》解释说:“一曰蛇,似龙,能走。”也就是说“蛇”字的本义不是“虫”而是“兽”。从“龙”到“蛇”的异变过程,正像刘钊教授在解读甲骨文字形时所说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龙”和“蛇”本来都不是指现在所谓的“蚯蚓”(属环节动物门),因为这种动物没有角,也没有鳞。那么它们最早可能都是指某种蜥蜴,或者某种小型的有鳞的爬行类。
后来,人们把“无角曰它”的“它”借去表示“虫”的意思后,又用“蛇”代替了“它”,并用“虎”字与“蛇”字组合成新字“虫”。同时,为了表示“蛇”、“虫”的区别,把“蛇”右边的“它”作个别处理,变成了现在的形状。 而“鱼”的古文字形其实一直是个象形字,就像现在的“鱼”字那样,上面象鱼的脊背,下面象鱼尾。这清楚地表明“鱼”的字形表达的是一条完整的鱼的样子。“鱼”的本义应该是指“水中可食用的软体动物”,也就是现在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