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五行中属什么?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其中,“木”、“火”、“土”为阳,“金”、“水”为阴。 阴阳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人通过长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而五行中的每一行也都有阴阳之分。比如木,树木长在地面以上为阳,树根深入地下为阴。再比如水,河水清澈为阳,井水浑浊为阴等等。
另外,五行里的“五”也不是固定数字5的意思。它代表的是五种物质,或者说是有形的、具体的事物。五行也就没有定数。比如天上有五个行星——金木水火土,它们分别对应着地球上的金属、植物、水和土地等。 而人体也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他们又各有一个对应的器官——小肠大肠胰腺胃和大肠。五行还有一个特性: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说明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顺序。而这个相生相克其实就反应了事物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与克制的关系。比如说土居中央,属阳,他既能生金(西方五行属金),又能克水(北方五行属水)。
余霖优质答主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各种运动变化。
五脏配五行是,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而五腑及五官、形体等均可与五脏相配伍,如肺合皮毛(包括汗孔)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在声为哭。其余四脏以此类推。在五行学说中,相生,是指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类属性对另一类属性具有支持、促进和资助的作用,是事物、现象间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就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抑制和约束关系,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相生的推移次序和相克的克制次序都不能超越,所以又产生了相生制约和相克制约,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相克土等,相生和相克是保持五行动态平衡的保证,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倘若这种关系被破坏,相互制约太过或不及,则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五行相生关系的异常变化形式有相乘和相侮两种。相乘即为过度的相克,是事物正常情况下的相互制约关系超过了正常限度或限度地出现,如木过度克土;相侮即反克,是事物本来是被克者却转过来克了克者,是相克关系的异常变化,如木反克金。当疾病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相传时,就属于五行中的别传,即隔一经相传。传遍五脏者称为合传,临床上一般多为别传。运用五行学说,研究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联系及其在人体与外部环境中的关系,并运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解释病理变化,指导临床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称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疏五行中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