琋五行里属什么?
“琋”,读作xī ,字从王从希声。本义是指宝石名。《汉书·西域传·于阗国》中有记载:“其国宝则赤琉璃、绿琉璃、黄琉璃、砗渠、玛瑙、珍珠、璧玉……大如荆轲椎,圆如合浦珠。又做“曦”。 “琋”在古时即指一种美丽的宝石,与现在所指的矿物学上的“石英”并不是一种东西(现在所说的“石英”属于硅酸盐)。
在古代,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常将一些自然物拟人化,并用这些自然物来命名所看到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叫作“以物命事”,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特征【1】。古人看到流星划过夜空,便以为那是“彗星”;而“彗星”又经常带有尾巴,于是便有了“彗”字——即“彗”字由“彗星”和“尾”组成。
后来人们发现有些流星并非来自于彗星,而是来自太阳系的外围(现在的冥王星轨道附近)时,为了区别于“彗星”,就将这种新发现的星体命名为“小行星”。不过,由于“小行星”的名字很难听,人们还是想出了一种全新的说法:把“小行星”和它们所含有的主要矿物成分“硅酸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硅酸小行星”【2】。这样,“矽”就有了新的名字“硅酸小行星”。
至于“石”字旁,是因为这种矿物多存在于坚硬的岩石中(但并非都是由岩浆形成的),与今天的化学成分定义并不相符。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除了“玻璃”外,多数矿物都被归为石类,因此许多矿物都带“石”字旁,比如“水晶”“琥珀”“玉石”“玛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