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的五行属什么?
1984年是农历甲子年,甲子的天干地支合称“甲子”。 十天干:甲(jiā)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甲子"天千、地支结合起来就组合成"甲寅"。这是古老的纪年方法。用这种方法给年份命名,一个周期为60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每一个这样的干支组合都代表着一年,我们称之为"花甲子"。 所以1984年是:甲子(甲寅)年。 而五行是按天干推算出来的。比如2005年,2005年的天干地支组合是乙(乙)卯(卯)年,而乙卯年的五行是木。 为什么这么推算呢? 在《洪范》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厥元命,惟七稽日月,五行承司。”意思是,凡是作为一年的开始,要有七颗北斗星出现在正东的位置上,同时有五行之气降临。这就是判断年月五行的依据。其中北斗七星指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它们是上古时代人们用来看时间的标志。
那么1984年有什么特点呢? 1984年的正月初一是公历的一月二日,这一天正好是甲子日,而且这一天太阳和月亮都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起点位置,也就是黄道十二星座的白羊座起始点。
按照上面《洪范》中的话,这一年刚刚开始就有了北斗升天的景象——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此1984年的干支“甲子”并非来源于这一天的天象。 古人将天干地支与五行阴阳相搭配来记录时间,但他们的思路却是从自然界的周期变化得出的。
我国古代先民发现,地球公转一周(一年),恒星位置的升降变化,恰好是一个周期循环;而地球自转一周(一天),太阳位置升降也是一个周期循环。于是他们把北斗的上升下降周期定为一个月,把黄道与赤道的交叉点的上升下降周期定为一天,把春分夏至冬至立春大寒的推移周期定为一年。
而农历就是根据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规律确定的。 月球绕地球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时间为29.530588天。这样每个月就有十个节气和一个节气间隔期,每季有三个节气和一个节气间隔期。这样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上的排列并不是均匀的,而是有变化的。
而1984年正是农历甲子年,这也是这个年份独特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