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五行是什么?
这是易经里面的知识,已经流传几千年的时间。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ě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还有遁天干与遁地支。 这个十干和十二支相互配合可以产生60个干支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其中每个字都含阴阳五行的信息。
五天干是:甲乙丙丁戊,阳干有五个; 五大阴干是:己庚辛壬癸,阴干也有五个,这样阴阳搭配正好是十个。所以古人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正符合《周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理念。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历史上这五种元素的作用不是固定的。它随着时代变迁而作用变化。 在现代科学当中,我们知道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中的原子核带电,具有吸引力,它吸引电子,但原子中电子数永远比原子数多。这就是现在的原子结构图。 古代没有这个理论,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的形态不同、颜色也不同。于是古人就认为这五种元素分别代表了五种力量,它们互相之间有着一定的生克关系。
后来人们发现在化学方面这五种元素并不是绝对的作用着。例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但是有例外,比如锌和铁活动性就在铝之后。再比如氧元素通常和氢元素结合,但在化合物里也可以和其他的元素相结合。 这违反了古人的理论,于是古人又增加了“中和”的概念来补充。什么是中和呢?就是说当一阳消亡的时候,另一阳会随之而生。当一阴消亡的时候,另一阴会随之而生。这样阴阳互生,五行就不会缺失了。
古人用五行来解释世界的构成,也用来解释人体的构造。人体内部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外部五官(耳目口鼻膝)也对应五行。甚至人的脾气性格也和五行有关,例如说木型的人就有木头一样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