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的五行是什么?
所谓“五”者,阴阳之数,天地之数,万物之数皆从此出; “行”者,道路也,五行者,犹如大路之五道,不可移易。 可见五行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形态,不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抽象东西。它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分析归纳,是上古先民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神奇理论。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是由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大的运动、发展、变化系统。 五行的每一个属性都具有阴、阳两方面的特征,如木曰曲直,具有生长、升发的特点,故有“阳气升发”之意;火曰炎上,炎热向上的特征必然引起人们的头脑发热,所以其性亦为阳热。
我们可以把五行理解为五种性质,五种运动方式。它可以是物质(如木材),也可以是功能(如肝的功能)。只要理解其阴阳属性,无论它是物质还是功能都不难。 例如,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心主火、脾主士等等,其实指的就是肾具有寒冷滋润的特征,心火具有温热明亮的特征,脾脏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等;再如,肺气清肃降下,肝气虚温上升等等。这些都是五行属性的体现。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六腑各有其色,各有所属,彼此协调。
比如,心属火,颜色为赤;肝属木,颜色为青;脾属土,颜色为黄色;肺属金,颜色为白;肾属水,颜色为黑。这些颜色就是它们的“衣冠”,也就是它们在五行中的符号。 中医学将人体看成是五行功能的综合体,并以此为基础用五行的观点来看待疾病与生命。当机体某一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五色”改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脏之气在面部的反映”,也称“形色”。
我们观察面部色泽可以判断体内脏腑是否有病,以及病的情况如何。这种方法在中医临床上颇为常用,而且比较准确。如中医认为,黄色是脾胃的颜色,面色发黄说明脾虚,如果有腹胀、腹泻等症就会出现。 如果出现青色,多因为寒证、痛证或抽搐。
黑色则多提示肾虚、水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