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五行算什么?
“雷”,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 靁,靁声也。从雨,畾象回转形。 “五”,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的 “五,五行之数。从二,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今作伍。” 根据对这两个字的解读,所谓的“雷五行”其实就是说雨水(云)在天地间往返流动,从而产生的雷电现象。 那么什么是“气”呢? 我们现在通常把气体叫做气,但是古人并不认为自然界只有气体才是“气”。古人在哲学层面所讨论的“气”是一种具有物质性和运动属性的混沌存在。《庄子·养生主》中有这样的论述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成形,散则成气。”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就是气聚集而成;气聚集起来生成我们的身体,分散开来我们也就死亡了。这里的“气”可认为是微观意义上的“炁”。
而“五行”一词的出现,要更早一些。据我目前所学,最早提到五行的是《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里提到的五行与我们现在的五行学说已经基本一致了。不过这里讲的五行没有阴阳属性,也没有轮回相生相克的说法,更像是我们现在说的的元素或者矿物质。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阴阳五行的说法了。 《国语·周语》中提及了阴阳的概念 “夫天地之气,犹阴阳之一,循环往复。” 而《荀子·天论》中则有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
由上可见,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说是建立在宏观自然观基础上的,它所说的五行并不是单指地球物理中的五行,而是包含了整个大自然。 所以说古人其实并没有我们当下这套五行相生相克的逻辑体系,所谓的金得木方成舟,其实是建立在大量经验和事实基础上的宏观描述,这种描述带有很强的哲学和美学色彩,却并没有科学的逻辑体系。而这种观念被融入我们的血脉后,又不断地反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从而影响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