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土和什么相生?

戎泓洁戎泓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分析、归纳而建立的知识体系,被后人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系统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五行的概念、五行的属性、五行的相生相克等。那么什么是相生呢?《尚书·洪范》云:“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木。”这里所讲的“生”是“滋生”“生长”的意思;所说的“五行相生”就是五个五行属性的物质相互资生、促进的过程。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之中又有“承制”与“乘侮”两种形式。所谓 “承制”是指上一行的生气向下一行输送,它具有营养和生化作用,这种形式是平和的。如“木生火”就是指树木的枝叶受阳光、空气、水分等的作用而进行光合作用,吸收能量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为机体活动提供精神力量和物质基础。这个过程是自然界的常态,是一种和谐的相生关系。 然而五行相生关系中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乘侮”。所谓“乘侮”,即是说下一行的物质由于受到上面行物质的制约,不能正常生长,而是出现虚浮或受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是不健康的,因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只有强者的生存才能延续物种。在五行相生关系中,如果上一行过于强大,使得下列行物质因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生化,就会处于相对虚弱状态,这种情况就是“侮”;相反,如果下一行的物质由于受到上面行物质的制约而无法正常生长,这时出现的便是“乘”。显然,这种“乘侮”关系是在特指情况下才会发生的,是一种不健康的动态平衡。

五行相生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上行的物质对下列行的物质存在一种支持与促进作用,但这种支持和促进作用必须是和谐有序的。如果失去这个条件,这种支持与促进作用就可能成为伤害。因此古人指出:“有相生则有相刑,相刑则害矣。”(《易·坤·文言》)可见,掌握五行生克的规律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现代复杂的社会矛盾十分重要。

盖雪芳盖雪芳优质答主

在五行中,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其特性是承载、受纳和化生。土承纳四方,得雨露滋润而生长,万物因土而化生,因此具有化育万物的特性。

土对于火是供给、承载,引火向下。火一旦没有了土的供给和承载,势必四处散乱流溢,无法集中和内敛。因此土有生火的意义。古人认为,任何火都是依附于土壤而存在,所以古人焚香往往要用香灰和香篆,或用木炭和香灰,都是这个原因,这正是土载火。

而金是矿物,必须入土之后才不至消失,土有保护、覆盖、收敛、固守精气的意义,从而保存和养护了金,让它不至于流散和耗损。因此,土有生金的意义。《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金”字:“古者刀货、布、钱,通称金。”如果我们将这个“金”理解为财富,这个字便十分形象地告诉我们,“金”是靠“土”字中四四方方的土地容纳而生成的。没有土的培育与涵养,财源就可能枯竭,比如金矿挖掘殆尽了,这金(财富)源自然就没有了;再比如我们挖空心思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也不得民心就不能保存基业,最终仍然导致败落(土破则流金,土亡则金绝)。

土既然具有一种承载、受纳、生化之性,必然具有长养万物之功,如万物生长赖于土壤,而土气又为脾所主,故化生气血,充养形体,五脏皆赖以所养。从生理关系来说,脾胃相为表里,胃土受纳腐熟是脾土化生气血的基础。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万物之母”之称。由此可见,脾土在人体是一个中心环节。在疾病的发生、治疗及养生防衰老上,都应以脾胃为“轴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