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五行属性是什么?
五行的属性是木、火、土、金、水,由木、火、土、金、水五个字表示。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中医理论中还有“子母补泻”的概念,就是说在相生关系中,由于母子关系,当母亲得到补偿,长子就会得到亏虚;反之,若母亲被抑制,则长子就被释放而处于相对优势。比如:木生火,火生土,现在火了,则土旺;反之,木旺。
还可以根据天干地支来推算五行。以十天干为例,甲属木,乙属木,丙属火,丁属火,戊土己土属土,庚属金,辛属金,壬属水,癸属水。然后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把相关的干支排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每一干的五行属性了。如甲子日,甲属木,子属水,五行属性为木水;丙寅时,丙属火,寅属木,所以五行属性为火木等。
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主要应用于中医学和针灸学等领域,同时对其它的学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学、占卜等学科。五行的意义包罗万象,通用于宇宙、世界、国家、社会、公司、家庭等社会各层次。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的属性。 五行(Wu Xing)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意为只有土壤得以耕种。后发展为《周易》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属性。金的属性为“从革”,引申为具有金色,坚硬,明亮,肃杀,收敛等性质或特征的事物;木的属性为“曲直”,引申为具有生长,发展,直立,向上,升发,坚硬等性质或特征的事物;水的属性为“润下”,引申为具有寒冷,湿润,流动,等性质或特征的事物;火的属性为“炎上”,引申为具有炎热,上升,明亮,等性质或特征的事物;土的属性为“稼穑”,引申为具有孕育,化生,受纳,承载等性质或特征的事物。
按照五行思想,世界是一动态的平衡体,因此生与克是不可分割的。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无生则止,无克则乱,一动一静,相互制约,推动五行运行不息。生克是运动变化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反相成。生与克互相维系,使五行成为一有序的运动变化系统。而五行的生与克又是通过相乘和相侮来维持其运动变化的平衡。行相乘(或相侮)表示五行生(或克)的太过或不及。五行的运动变化是周而复始。虽然五行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不同,但变化过程都是相生不尽,相克不休。因此,五行生克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