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名人五行多火?
中国历史上,五行为火的名人大概有这么一些: 夏商周时期的:
成汤:《吕氏春秋·诚廉》记载 “成汤,命日景祥”。 帝喾:“帝喾有天下而号高辛者何也……其木生风、其金带赤”(《史记·五帝本纪》);
“帝喾妻姜嫄,生而显,是为后稷”(《史记·周本纪》) 后稷:“后稷为尧陶正,舜复为之。”(《尚书·舜典》)
少典氏之女:“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子,少典氏妃。”——《史记·五帝本纪》
共工氏:“共工氏以水德王,故以水纪官,盖取水中之象焉。”(《汉书·地理志》)
祝融氏:“颛顼之孙重黎,号为祝融氏。”“其明达太虚,称日出扶桑,至阳之帝。”(《山海经·大4·海外西经》) 南楚屈原著《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注:“帝阍,天帝的守门人。”
西汉名将陈汤:“以火焚之,日夜不息。”(《汉书·陈汤传》)
东汉末年张鲁降曹:“汉献帝闻鲁有名士,诏拜鲁镇西长史……” 蜀汉丞相诸葛亮:“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面容黑红。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之土王朗:“朗形貌短小,而仪表堂堂。” 东晋名将桓温:“桓温少有雄略……少时胆力过人。”——《晋书·宣帝纪论》
北齐文学家、书画家杨衒之:“杨衒之本姓王,世居弘农华阴县。美须髯,身材魁梧。”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太祖武皇帝李昺,手创霸业,定京师,其形细瘦,面黑而有须。——(五代前蜀)《帝王实录·卷一·文武圣孝唐太宗》
宋朝文坛领袖苏轼:“苏轼方颊丰颐,眉目疏朗,鼻额俊秀,唇吻舒阔。——(宋)赵彦卫《云麓漫钞》”
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中山先生,容貌雄伟,身材魁梧,声音洪亮。
五行多火的人比较有魄力,善于经营和理财,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人脉资源,善于与人沟通和协调的话,往往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这类人通常比较自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有时候会给人留下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的坏印象。
但是五行动旺和五行缺少火的人比起来,还是五行动旺的人更好。
五行中火多的人,比如你属火,今年又是火,从出生年起的流年也是火旺,这就很容易导致大热,有火山爆发的状态。而火多的人呢,脾气就非常急躁,心也大,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不够细心,所以很容易惹祸上身,而且也比较容易破财。
如果火气太过旺盛,就需要注意了。中医讲的“上火”,是火旺的一个典型外在体现。除此之外,还表现为口干舌燥,口重(所说的难听话多)、心烦、失眠、面赤、小便发黄、尿道炎多发等,这都是火旺的典型症状。
所以,火多的人平时需要经常刮痧,这样可以降火,也可以疏通经络。饮食方面也需要注重清淡为主,少喝酒和咖啡、少吸烟,远离辛辣刺激。
比较典型的五行缺火的人有金庸笔下侠客令狐冲和张无忌。《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心地厚道、光明磊落,虽然被诬陷而身陷囹圄,但他却能泰然处之、不为所屈,这样的行为也是跟他的五行所决定的。
张无忌虽然乐于助人,心地善良,但是太过平和,太过无棱角,所以处处受到牵制,缺乏足够的威望。
生活中也常见五行多火的人,比如金庸笔下的西毒欧阳锋,他就属于典型的五行多火的人。他从小到大都是在悬崖旁的洞府中修行,这首先从环境上就是土的本气不足,由于欧阳锋出生在欧阳家,家大业大、人丁兴旺,所以从小就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和管理能力、理财能力,这又导致了火气旺盛。
同时他长期的修炼全真派内丹密芨“金丹大法”、专研蛤蟆功等武功,又使他内丹火热,导致心气浮躁、脾气急噪、行为乖张,常常不顾后果地实施自己的行为,不计后果、我行我素,这也是火旺的突出表现。
对于火的补剂,可以吃桂圆,桂圆味甘、性温,具有补心、脾、肾之功效,入药为枣仁汤、远志丸、炙甘草汤等方之辅佐。经常饮用绿茶、红茶等具有补火功效的茶饮,喝羊肉汤、常吃狗肉等,也是不错的补火食物。
总之,五行缺火或者五行多火的人都需要注重调理,不能太过偏颇,使五行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