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五行属的什么?
四气归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它是将四时气候特征归之于经络,以解释临床上“形实”、“形虚”,以及“多痰”、“少痰”等病理现象。并以此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其具体内容如下: “春气在经脉,夏气在腠理,秋气在肌肤,冬气在骨髓。”(《黄帝内经·素问》) 此条强调四季节令与人体关系及疾病变化的关系。即春季阳气升发,人应之则血气循经脉而运行;夏季阳盛,血随气行熏蒸于表,故腠理开泄而多汗;秋季草木凋零,气血运行趋于体表,营养肌肤;冬季万物蛰潜,阳气敛阴,血液运行归于肝脾肾脏器之中,故四季有“形实”、“形虚”之分。 从上述内容来看,“形实”、“形虚”是以脏腑阴阳虚实为论。而“郁从心生”、“百病生于气”,说明病理机制涉及脏腑功能失调。临床治疗应以脏腑经络为主,同时结合“天人相应”、“形实”、“形虚”进行辨证施治。
由于经络系统是人体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两方面。探讨药物对经络的影响,对于研究药物治疗学是有重要价值的。 根据文献资料,现就药物对经络的影响综述如下:
1.辛温解表药 对卫气营血的流动有影响,能够扩张皮肤黏膜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调节体温。
2.辛凉解表药 通过疏散上焦风热,使营分热气逐渐消散,达到清热解表的疗效。
3.清热解毒药 多含生物碱、甙类、氨基酸、多糖等成分,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引起骨骼肌收缩,从而起到解毒退热作用。
4.清热燥湿药 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对于发热伴小便不利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后,往往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5.泻下药 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粪便中水分,消除便秘,从而达到清除胃肠积热之目的。
6.补虚药 能纠正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正虚消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