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属于五行的哪类?
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仁、礼、信、义、智 木主仁。东方属木,春天降临,万物复苏,此时阳气生发,草木萌芽。万物生长靠太阳,有了阳光雨露,草木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所以春天是仁的体现,一切生命都在春季开始繁衍。人作为天地间的万物,自然也在其中。故《黄帝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火主礼。夏日炎炎,天地之间阳气盛极。但是,阴生于此。所谓“阳极生阴”、“阴虚生热”。夏天是万物向阳性成长的极致,也是礼仪的极致。因为万物向阳,努力成长;人也应该向上,追求礼仪。所以有“夏礼”之说。
土主信。土居中央,承载万物。有土地才有万物,信在于土。万物长成依赖土,人的养育亦然。因此说“厚德载物”“至诚如神”。 金属声。西方属金,秋天降临。肃杀之气弥漫,万物开始收敛,草木凋零。人也一样,到了秋季,万物成熟,需要收获储备。此时,人们应该收敛,准备过冬。就像听到鼓声,就要收起舞姿一样。所以有“秋收冬藏”“金声玉振”。 水是智。冬日万物凋零,天地寒冷至极。此时阳气潜伏,万物沉寂。人也是这样——智慧在于宁静如水。因此说“聪明睿智”“厚积薄发”“水滴石穿”。 五德配五行,五行配五常。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 五行的特性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如《尚书 说卦》所言: 瞽子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疆。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疆作甘。 对其进行高度概括和归纳,分别抽象出每一种物质的特性,称之为五种“能”。一、木曰曲直:木字从木,表示树木的生长状态及其特性。木性可曲可直,枝干柔和,具有生长、条达、舒畅的特性。故借以概括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的共同属性。二、火曰炎上:火热向上,火焰具有向上的趋势和特性,故借以概括具有温热、升腾特性或性能的事物。三、土爰稼穑:稼穑,播种与收获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土地能载物、生万物的特性。故借以概括具有生化、承载特性或性能的事物的属性。四、金曰从革:金字从金,表示金属的生长状态及其特性。革,即变革。“从革”,表示能锻
古代中国人的五行观念与中国人的五行的哲学,是基于古代中国人宇宙秩序观、宇宙结构观之上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中国人的五行的宇宙秩序观表现为,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是五行运动变化的规律;相生相克的结果是保持五行之间的动态平衡。宇宙万物皆由五行构成,亦因五行的相生相克而使宇宙保持动态平衡。
中国人的五行的宇宙结构观是把宇宙划分为五大板块,或五个部分,每部分的特性由五行的某一行来标注。从大的方面说,“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心土”是宇宙中最大的结构单元。
从人和人所生活的大地这个小的方面说,五脏(肝、心、脾、肺、肾)与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方之气相一致,五脏亦由“木、火、土、金、水”五气所成,并受五方之气的感应和影响,或受五方之气的支配。五脏在人体内亦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并由五行定之、行之。即木、火、土、金、水的相生相克保证五脏在内保持一种平衡态。
基于五行的宇宙秩序观和宇宙结构观,产生了中国式的五行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简述如下:
1.五行的动态平衡人生观
五行的宇宙秩序观是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因为五行平衡即宇宙和谐安宁,五行不平衡即宇宙混乱动荡;五行平衡是福,五行不平衡是祸。因此,中国古代人生价值观、人生哲学是保持、促进五行的动态平衡,反对五行失衡,以防止祸从天降。
从大的方面说,人的行为必须顺天应时,“道法自然”,亦即随五行的变化而变化,与五行的变化保持相一致,不可与五行相悖逆,否则招致天灾人祸。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家多言“天下大乱”,“四海鼎沸”,这就是五行失衡、天下失衡。人的行为必须顺应“太平盛世”“天下太平”这个五
五气朝元,心平气和。
2.五行和五味、五色、五香等相和的人生观
中国古代五行人生观还把宇宙、人和人生、人的身体、人的生活用五行和其他的感官能感受到的事物相联系、相和。
以五味、五色、五香等事物与宇宙和人相和。五味是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五脏。五色是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对应宇宙四方和五脏。五香是芽香、桂香、芝香、麻香和棔檀香。五香分别对应宇宙的东南中西北五方以及五脏。
以人体五脏和五感官相和。五感官为口、目、前庭、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