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行属什么笔画多少?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具体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并没有说汉字的五行属性。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里提到了“五材”(亦称“五常”),具体为“仁、义、礼、智、信”,并进一步解释道,“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不能改变”。可见这里的五行与文字的五行并不关联。 南朝萧梁时期,道教盛行,道教经典《太平经》首次将“五行”与“五方”、“五季”、“五脏”等联系起来。其中提到“木盛于东,应春及肝;火发于南,应夏及心;金藏于西,应秋及肺;水聚于北,应冬及肾”,又提到“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 这是最早的有关汉字“五行”属性的记载。此后历代文献中关于汉字“五行”属性的说法纷纷出现。
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北宋朱熹所著的《周易本义》这本书,书中提到:“盖五行者,天地自然之气化,故曰‘圣人则之’。后世儒者不知阴阳五行之理,而妄意撰制,何可复用哉!今之儒者,有不知木火金水五色相生相受,只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六字分属五行,岂非谬误?至于卦中五行,如乾金坤土坎水离火,此顺行相生也。震巽属木,艮兑属金,上爻变则为水火,下爻变则为土金,此逆行相克也。更有位合五行,音同五行,形类五行之说,皆后人不晓文理而妄意撰制,自乱其例,非圣人制《易》之意矣。” 其实古人造字时未必就考虑了“五行”的问题,因为“五行”的概念是后来才出现的。所以汉字的“五行”属性很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而且各人的结论还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会导致同一个汉字可能有不同的五行属性,而不同汉字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五行属性。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后认为可以这样处理: 先给出结论再交代原因——结论:汉字的五行属性取决于它的字形而不是它的读音或者含义。即一个字在不同的场景下的五行属性是一样的。 原因如下: 1.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的五种颜色是: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而现代汉字中带有上述颜色的字并不多。其中金对应白色,但是金属元素往往呈黄色或灰色,这一点与“五色”相悖。木和水通常带绿色,火一般呈红色,土往往是黄色。
2.金、木、水、火、士五个抽象概念在现代汉语中通常不直接表示颜色,因此它们所对应的五种颜色实际上已经无法从字面上得到确认了。比如大家熟知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说里,古书所说的“五色”显然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再比如人体部位的“心腹大患”里的“赤黑”和中医理论里的“五色变化”中的“青黄赤白黑”,这些描述的颜色其实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
3.现在常用的汉字约有一万字,而这万余字实际上是古代人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合理的形状,这个形状反映了该字的发音以及含义。如果按形状把汉字分类,每类汉字往往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相关字,这些字在意义上相互联系,而形状往往相似。如果我们能在区分意义的同时还分辨出它们的形状差别,那么就可以通过一个字的五行属性来推知其他字相应元素的五行属性。反之,如果一个字的五行难以确定,我们可以把它归到它所在的类中,由类来归属五行属性。这样就可以解决同一字多五行乃至同类字五行不一的问题了。 我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叫做“五行的形状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