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五行属性什么意思?
五音,在中国传统音乐里特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相当于西洋大小调中的 Do、Re、Mi、Fa和Sol)——《礼记·月令》“孟冬,其音羽”;汉代郑玄注:“羽,宫声也。”“大吕,吕者也。言能合《黄钟之宫》,而应其声也。”“应音”的意思就是依声响应,亦即后世所说的“声应”或“声和”。
古人认为,五音中每一音都有其阴阳刚柔,这样,五音的每一个都可以分为三,形成八个声调,称之为八音。 八音,在后世主要是指民间说唱音乐的形式之一,用简单乐器伴奏,有旋律,但不严格限定乐器的音域,可以即兴演奏。
元明以后,戏曲盛行,音乐家们觉得八音这种形式不够看,于是又在前头加了一个“板”字,称为“锣鼓板式”,简称“板式”。 实际上,这里的“鼓”指的是鼓类乐器,“锣”指的是锣类乐器。至于这个“板”字嘛……可能指的是一种节拍,因为古代没有鼓只能敲木板来打拍子(所以现代有些地方把一种类似板球的球戏称作打木板)。
总之这一下子,八音就变成了板式,从纯粹的音乐术语变成了包括曲艺、戏曲在内的一大堆民间音乐的通称。 顺便说一句,中国古人所谓“五音”,其实是指现在的“do re mi fa sol la ti”七个音符,而不是今天的“do re mi fa so la si”。这是因为古人将一个音阶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称为“清音”(也可以称为“阴”、“沉”等),另一部分称为“浊音”(也可称为“阳”、“高”等),四个清音+三个浊音=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