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一文以什么为经线?
《北京的春节》的线索是“我”回乡过年这一过程,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元宵节的主要活动:祭祀、备年货、蒸年糕、熬腊八粥、过除夕、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正月十五看花灯。这些内容具体而充实,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人们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情景和特有风俗,充满了喜庆气氛。
课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叙述,到元宵节结束。这样写既突出了每个节日的特点,又紧密衔接,条理清楚,给人以完整的感觉。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在文中使用了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二十三天后”“明天就是除夕了”“今天是腊八,明年就是虎年了”“到了腊月二十五”——这种时间概念的提示语贯穿全文,使读者对“年”的到来有一个逐步明确的认识。
这篇课文写的是老北京人的生活,所以行文当中渗透着浓郁的老北京味儿。例如:文中用了“忙年”“扫房”“祭灶”等含有京味的词;描写除夕之夜,运用了“灯火不通明”“不睡也叫守岁”等短语;描述正月初一早晨的情形时,用到了“拜节”“逛庙会”“赏雪”等词汇。 文章还使用了不少熟语,如“各奔前程”“各有千秋”“无咎无誉”“十全十美”“身无分文”“一筹莫展”“无所事事”“聊胜于无”等等,这些语言现象都体现了文章的文学性特征。
课文还引用了一些古典诗词,更加突出了此文的文学属性,给读者一种亲切感。 本文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用词准确,动词、形容词非常多且非常生动。 这也许与老舍先生本身语言特点有关。作为现代小说家、文学家,他的语言风格一直是受到推崇的——幽默、朴素而又精练。(参见王蒙《老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