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预产期结局什么意思?
《预产期》终于上映了,开心麻花打造的中年危机剧,由许诚政导演,李大鹏、俞飞、伊一、马丽等主演,讲述了3个中年男人在妻子预产期到来的时期所发生的崩溃式的人生历险记。
2013年的1月31日,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的票房突破10亿人民币,创造了国产片的票房奇迹。几乎与此同时,另一部以小夫妻从大城市回老家过年的故事(《私人定制》)为原型的贺岁片也拉开了上映的帷幕——《李可乐的秘密》。这两部同样是春节档期的贺岁片,从风格到主题都南辕北辙,风格不同的二部同样是在大年初一上映,命运也会不同吧?
1969年,法国影片《大鼻子情圣》横空出世,不仅成就了让.雷诺的影史经典形象,捧红了苏菲.玛索,还收获了当年法国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十项大奖。随后半个世纪以来,《大鼻子情圣》被多次改编上演,其中的爱情主题历久弥新,而翻拍自《大鼻子情圣》的电影《情圣》,亦在中国掀起了几波观影热潮。
在中国影坛,周星驰是极少的天才型演员、导演,有着惊人的喜剧天赋,作品都是千万级别的票房保证,但除了周星驰之外,绝大多数的中国喜剧演员都是靠不断练习才练就的本领,包括“德云社”团体及诸多“笑剧演员”。近年来有“喜剧天分”的演员屈指可数,沈腾算一位,其他都难分高下。有天赋固然好,但没有天赋更要努力磨练。
相比喜剧片,国产片最近几年在悲剧领域却佳作频出,《最爱》、《中国合伙人》等作品都是国内大导演大制作的悲情作品,可见国产片在艺术水准和制作经验都在直线上升,无论什么题材只要用心都会是好片。
国产电影越来越强大,但无论什么题材,观众认可才是票房保证的根本。
国产动画片《冲出一条血路》讲述了“78年恢复高考”, 到“92年金三角大追击”等十余年间中国改革开放历程。这是一部对中国青年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片,对中国人有意义的精品历史作品少之又少,尤其是21世纪以来,对于年轻人特别是青年人教育意义的作品更少。而中国的青年人一定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怎么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个半世纪的跌宕起伏。
对于成年人,更是要了解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每一步都是血雨腥风,每一步都波诡云谲。
2012年底,有电影公司正在拍一部《大上海》,徐峥演青年杜月笙,王雷演杜月笙的儿子,电影拍的不错,但最终因为没有获得杜月笙的后人同意将最后一部剪掉了。后来传出导演吴宇森要拍杜月笙传记电影时,同样因为无法获得许可在加拿大拍摄。对于一个有污点的国人,无论他是谁,他的后人都有权力要求拍电影必须尊重历史,因为历史并不是某个人一生的写照。但同样,对于新中国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才是一个年轻人更应该了解的历史。
如果中国电影人能关注此类作品,而不是天天打打杀杀,或重复拍一些无脑且低级趣味的恶搞和山寨,中国电影才能在全球脱颖而出。
如果中国电影连这样反映时代主题的作品都拍不好,还不如去拍《爸爸去哪儿2》和《极速之王》。
对于中年人经历的危机,其实所有人都有同感,有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的,从年龄来看或许70后居多,但80后和90后甚至00后必然会经历同样的问题。
从《人在囧途之泰囧》到《小李的故事和秘密》再到《情圣》,几乎最近两年的票房大卖的电影作品,几乎都是反映中年人经历的危机,如何面对婚姻、如何对待欲望和理想、如何在事业上和家庭上取舍两难,这些问题几乎都是在中年人之间的困惑,也都成了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阶段性困难。
这种电影能吸引中年男人更多的目光,因为男人在看这类片时总是会想到自己,片中无论荒诞的艺术处理和黑色幽默搞笑的桥段都在反映现实的无奈中充满理想化的美丽憧憬。人到中年,工作上的事越闹越多,家里的主妇不再年轻貌美且育有三儿,生活上的磨砺和事业上的纠结,让人在惶恐和困顿中度过。
人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年,但男人越到中年面临的压力越大,无论事业还是家庭,而社会进步太快,男人每天一觉醒来发现世界完全不是自己熟悉的世界,即使像《私人定制》中的富豪也能在眼花缭乱中遭遇迷失自己的窘境。
《人在囧途之泰囧》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徐峥在片中对于中年男人困境的精准演绎和把握。几乎同样的道理,《小李的故事和秘密》也一样能大卖。无论片中说的“有钱就任性”还是“无钱无能更自由”同样都是中年人的心声和追求,虽然片中还是过分强调了“有钱就任性”的主旨。
中年男人最怕人生老去,但无论愿意不愿意都是必然旅程。中年男人最愿意回到激情岁月,但时间却无法倒流。中年男人最悲哀是面对身边亲人逐渐衰老,而自己的身体也日渐衰落。在死亡面前,金钱、成功和名利都苍白无力。
所谓中年危机是男人在一定年龄段上的阶段性困难,是一个男人不可回避的魔咒。即使那些笑对你和说出“有钱就任性”的人,也同样面对“有钱不任性”的困扰和挫折。中年人总被年龄上的困扰,如果人有来世,真希望我们没有年龄。
无论《大上海》是何种电影,如果能公映都将是大片,同样,把《小爸爸》换成《爸爸去哪儿2》也足够让中国观众为剧中演员的家教和孝心而感动。但如果“老男人”真能读懂中年男人危机,一定会更读懂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